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論戰雙方呼朋喚友,各自扯了一幫重量級人物大打嘴仗。從大義上講還是造派佔據優勢,畢竟這是領袖定下的發展方針,摻雜着説不清道不明的民族自尊,誰也不會傻到自己承認是買辦。
因此買派迴避了重點,轉而把話題引到了引進之後創新的方面,雖然有點防守的意思,不過還是很有一些市場,畢竟華夏的技術落後是不爭的事實。
雙方在報紙上你來我往,爭得不可開,一些民間人士也來湊熱鬧,紛紛投稿支持自己認可的觀點。
慢慢的情況逐漸失去控制,雙方筆下已經出現了“漢”、“賣國”等等攻擊
字眼,似乎很有再來一場思想革命的意思。
面對如此場面,上層終於表態了,人民報的社論終於發表了帖子,並置頂一星期,鑑於雙方的論點都是基於如何讓國家富強的目的,因此各打三十大板,定下了領袖時代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的發展方針。
這一回合雙方都沒佔什麼便宜,這場全國大論戰最終以和稀泥告終。
不過長久得益於這場論戰,完美的實現了自己的計劃,他那篇五千言很快得到了最高領導的批覆…“應與支持,責成管委會速辦!”就這樣,長久的研究室名義上就成了第一個進駐深圳特區高新技術園的實體。
資金、地點都沒了什麼問題,長久和張怡立即開拔,前往深圳。
一切都要從無到有,深圳的房價當然沒有現在這麼誇張,張怡順利的到了一處店面。
由於是論戰的導火索,長久也算是成了名,這次組建研究室總算得到了一些助力,其中各部門的人才就來了很多。
以前長久是發愁招不到人,現在卻是煩人多,不少都是各部委關係户來着,實在讓人頭疼,又不能直接推了,因此長久出了一張試考卷,印了幾百份,合格了才收人。
試卷的題目很雜,主要涉及數學、程序、電路等等。長久放話了,不以分數定人,每張卷子他都會仔細看,保證不讓一個人才遺漏。
試考結果很快出來了,不管怎麼説這幫人素質還是沒話説的,都是受命令來增援的子弟兵,各部委的內線,發瘋似的往長久研究室裏擠。
挑來挑去,長久終於確定了一個二十五人的名單,算是一個代,對外説是第一期招聘結束。
這就是曹長久的第一個班底了,平均年齡30歲,人人都有一手絕活。由於長久準備研製程控換機,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點通信電子的底子。
由於是私人的研究室,長久的程控換機計劃沒有得到國家的資金和政策,不過長久不在乎,這個研究室能成立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哪能再想那些有的沒的。
饒是張怡搞到的地方比較大,25個人一進駐立馬覺得擁擠,因此張怡還特地找了一個大倉庫作為實驗室,雖然條件艱苦點,不過這幫人到底還是高興的不得了,因為這裏的設備可以説是國內比較先進的。
拋開一切雜念,長久領導這幫大齡青年開始專心的研製程控換機,沒有經驗,沒有樣機,只有長久的一點奇異的構想和研發隊伍的朝氣支撐。
在那個時代,國內還沒有那些神文明的成果,人們移能吃飽喝足為生活目標,長久只能在這方面滿足他們,所有的生活待遇從優,標準向潛艇兵看齊,所需的一切物資國內無法供應的全部從香港購買。
長久雖不是貪圖享受的人,但是在這個時代也沒有什麼能夠娛樂身心的東西,手下的研發人員至少又有80%是軍屬,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好對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