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下來幾天,所有人都忙碌了起來,羅夫在安頓好家過太極圖,趕去了首山城,與此同時,五鼠兄弟繼續踏上了偷取五金的旅途,雌雄雙殺也繼續去錘鍊刺殺的技巧去了,就連門家三口,也以繼夜的忙碌著,為大家修建起一棟棟美麗的木製別墅。
忙碌了這麼久,所有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了,辛雲,依蘿香,以及燕輕盈和明宣終於再次閒了下來,在有人敢來惹事之前,他們是沒有事情可以做的。
不過,既然已經佔領了首山城,而且以後也不打算再放棄了,自然要去看一看的,因此…四人結伴抵達了首山城,在首山城內遊蕩了起來。
當然,作為外來者,辛雲幾人自然是需要嚮導的,在得知龍門門主駕臨,由所有首山城民選拔出的城主哪敢怠慢,一個城主,兩個副城主,以及十大長老同時出動,陪同辛雲四人視察首山城。
一路之上,那幾個老者嘴巴始終閒著,從他們那裡,辛雲得知,這首山城是一座擁有人口三千多萬的超級城市,說是城市,其實嚴格的說起來,應該是一個密集的人口居住地帶,裡所謂的城,指的其實是一大片區域,而不是什麼城鎮。
見到辛雲的很認真,首山城主立刻來了興志,侃侃道:“首山城一共是由八個人類居住區拼成的,八個人類居住區,按照八方的方位排列,正中間圍繞著首山,可以說…整個首山城,就是以首山為中心,環繞著首山而建立的八個聚集地區形成的,首山周圍,就是城市的中心地帶,是密集的商業區!”
“等等!”聽到老者的話,辛云然一愣,猛地抬手打斷了城主,略帶點緊張的道:“你剛才說什麼?這裡還真有一座名叫首山的大山嗎?”面對辛雲的問,城主點了點頭道:“當然有了,事實上…首山城就是因山而得名的,是先有的首山,後有的首山城!”聽到城主的話,辛雲的睛越來越亮,這首山地名字,對於辛雲來說真的是太悉了,只不知道,這所謂地首山,是不是辛雲第一世瞭解到的那個首山。
司馬在《史記》中曾寫道:“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髯下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名其處
鼎湖,其弓曰烏號。”這並非是說。曾經有人調查過。在查閱了大量地史書記載和真實可靠地考古發現。推斷出一個定論:黃帝鑄鼎地點就是現在地白鹿原東依地荊山之下。焦河岸地“鼎湖延壽宮”首山地名稱有很多。比如“陽山”
“壽陽山”
“長壽山”
“首山”
“荊山”但是不管叫什麼。其實指地都是同一座山。
《藍田縣誌》載白鹿原孟村東南懷珍坊。1973年發現商代早期冶銅作坊及村落遺址。出土有冶銅爐灶、木炭、銅餅、銅刀。銅。銅戈。卜骨。面刀。石鋤、骨鋤、骨椎等大量文物。商代早期。距黃帝鑄鼎年代很近。說明首山有銅可採。否則。在通極不發達地古代。冶煉銅地作坊絕對不會建在離原料遙遠地其它地方。所以說“黃帝採首山銅”是真實地。
當然。這都是辛雲第一世地記憶而已。可是…這首山可不得了。大禹治水要採集首山銅煉定海神針。也就是如意金箍幫。皇帝要採首山銅煉九鼎。基本而言。只要是大人物要用。基本都是要來這裡採銅地。
如果光是一大堆人來採銅地話。這倒還是小事。能讓辛雲記地如此深刻地。主要還是因為一人!或者說是一聖!
眾所周知。天下聖。除鴻均之外。以老子為尊!後來三清分家。老子就跑去了首陽山。建立了兜率宮。正是因此。辛雲想記不深刻都不成。
按照城主的指點,辛雲朝著遠處地一座大山看了過去,入目所見,那是一宏偉拔的巨峰,仿如一柱擎天一般,傲然佇立在天地之間。
傳說中,這首陽山為盤古陽所化,內含至陽之氣,孕育出首山之中的無量赤銅,雖然不知道這傳說是真是假,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這就是傳說中的首山的話,那裡就一定可以開採到銅礦,而且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那一種。
想到這裡,辛雲哪還有心思繼續逛下去,緊張的轉過頭,看著老城主道:“這首山之上,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礦藏呢?”
“礦藏?”疑惑的看了看辛雲,老者搖頭道:“有沒有礦藏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我知道,這首陽山的山石無比的堅硬,即便是寶刀利刃,也很難將其切割,所以本沒有人想過要在這裡找礦。”聽到老者的話,辛雲微微一愣,臉上不由自主的
出了失望之
,很顯然…就算有銅,現在也沒被發現呢,不然的話,辛雲上一世怎麼也應該聽說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