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趣味個性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什麼讓趙欣楠偷看他的,當然是他美妙的歌喉。

上午的軍訓結束了,吃過飯之後,賀明幾人回到了宿舍。

賀明在椅子上坐了下來,其他三個兄弟都上了,劉少強嘴裡哼了兩句歌之後說:“軍訓也是扯淡,誰說軍訓過的就是軍人了?”賀明笑著說:“就是個簡單地練習而已,等會兒教官該進來教我們疊軍被了!”賀明地話音剛落,就傳來了敲門的聲音,進來地正是教官沈冰。

沈冰笑著說:“賀明,很不簡單啊,全國理科狀元,我剛到學校就聽說你的大名了,真是羨慕啊,我才是初中文化!”賀明說:“那有什麼,人的素質高低跟文化水平沒有必然聯繫!”沈冰笑看著賀明說:“你軍訓中的表現不錯,以前參加過軍訓嗎?”賀明搖頭說:“沒有!”沈冰讓賀明把被子搬了下來,把被套去掉:“我現在開始教大家疊軍被,大家都看清楚,從明天開始,軍被就要疊起來!”很快的,沈冰的手就動了起來,沒用一會兒,賀明的被子就變成標準的豆腐塊了,有稜有角!

“我再來一次,然後你們自己練習!”沈冰說著又把豆腐塊打開,重新疊了一次:“好了,我去其他的宿舍了,你們宿舍要加油!賀明,你這個班長要起到帶頭作用!”沈冰出去了,劉少強切了一聲說:“不就是個豆腐塊嗎?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把我的被子疊成豆腐塊!”賀明笑著說:“多麼小的時候?”劉少強說:“也就是6歲左右吧!”賀明說:“那你上輩子肯定是個軍人!”程光明和範大同哈哈笑了起來,範大同很少有笑的這麼誇張的時候,範大同覺賀明剛才的話很有詩意,很有內涵,很有現代派的風格。林雷十幾分鍾後,賀明三人的被子都成了豆腐塊,可是劉少強這個6歲左右就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的人卻一直沒疊成。

“這是什麼破被子啊,怎麼的?”劉少強抱怨說。

“我來給你疊,你看著!”賀明說著就動起手來,很快的,劉少強的被子成了豆腐塊。

劉少強剛想說,就讓它這樣保持著好了,可是賀明的手一動,已經把被子拉開了,劉少強很無奈的又動作了起來。

但是,劉少強無論如何都不能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笑呵呵看著賀明說:“幫個忙!”賀明說:“什麼?”劉少強有些不好意思說:“乾脆你幫我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好了,這些子裡我就不蓋被子了,蓋巾被!”賀明切了一聲:“虧你想的出來。鍛鍊一下沒什麼的,得到了就是自己地東西!”劉少強說:“一個破被子能鍛煉出什麼來!”賀明樂呵呵說:“要疊自己疊!”劉少強很鬱悶的動作起來,不是疊豆腐塊,而是把被子團了團扔到了上,打算回頭讓程光明或者是範大同幫他疊。

雖說賀明拒絕了劉少強,但劉少強並沒生賀明的氣。他倒是想氣,但卻氣不起來!

賀明剛躺到了上。電話就響了。

劉少強想,應該是他媽媽來的電話,接起來之後,是一個很陌生的女音。說是找賀明。

“賀明。你的電話!”劉少強把電話遞到了賀明上。

賀明剛接起來,電話那頭就傳來了白伶開心地喊聲:“大討厭!真是個大討厭,也不知道聯繫我!”賀明笑著說:“白伶,在美術學院還適應吧?”白伶動情的聲音:“還行,就是想你!”賀明笑著說:“我也想你,對了,把你地地址給我,那樣我就可以給你寫信了,我們班的信箱還沒分下來呢!”很快的。賀明就把白伶的信箱記下來了,白伶有些傷地聲音:“大討厭,你要儘快給我寫信,我可想看你地字了。”賀明說:“我知道,你要保重身體!”白伶是給賀明家裡去了一個電話。知道了賀明的號碼的。起先有些生氣。怪賀明不給她家裡去電話問號碼,但很快就不氣了。

她和賀明現在相距這麼遠。本來就想的厲害,如果再生氣就是自己折磨自己了。

賀明打算,一有了信箱就給白伶寫信。

劉少強手裡拿著賀明記信箱的紙,嘴裡發出嘖嘖的讚歎聲:“賀明,你的字不錯啊,都能當書法家了!”賀明笑著說:“一般的水平!”範大同寫字一般,但平常也很喜歡看書法方面的書,他自己地意思是,下手不行,但有一定的鑑賞能力,把賀明的那張紙拿起來一看,重重的嗯了一聲:“果然好看!很有書法的味道!一定專門練過!不過呢?這個白伶是誰呢?”賀明笑著說:“是練過一些子!白伶啊…是我妹妹!”劉少強樂呵呵說:“文人,你們都是文人啊!”馬上又是很搞怪地口氣:“你們說我們學校有沒有會功夫地?”程光明皺著眉頭說:“什麼功夫?”劉少強說:“真正的功夫啊!”程光明說:“那應該沒有,不過打架厲害地應該很多,不過大學裡可不是打架的地方,學生之間很少有打架的!”賀明心裡說,真正會功夫的人就在宿舍裡呢,不過不是很必要,功夫是不會隨便施展的。

雖說大學校園裡學生之間打架的很少,但偶爾也是會出現的,比如為了女孩子,還有就是,校外的人也免不了找校內學生麻煩的。

下午的軍訓還是簡單的隊列練習,雖然動作簡單,但強度還是相當可以的。

下午的軍訓結束的時候,教官沈冰讓大家回去好好練習疊軍被,明天開始檢查,並通知,晚上7點到場集合,唱軍歌!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