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收鑄幣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西晉在中國貨幣史上很特別,是唯一的一個沒有鑄造貨幣的朝代。

晉朝免費玄學之風,主意識形態很虛無,士大夫也都荒誕不經。朝廷不鑄錢,究竟是因為懶,還是國事紛亂顧不上,不清楚,反正是給中國貨幣史留下了100多年的空白。

那老百姓用錢怎麼辦?有啊,就用前朝的老貨幣或者私人鑄幣。

西晉因為繼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國的五銖錢。到了東晉,因為地盤在當年的東吳一帶,所以就用東吳舊錢。

來司馬遹都在考慮如何收回鑄幣權,這他在華林園宴請內閣首輔張賓“來,孟孫先生嚐嚐朕泡的茶如何?”將泡好的茶水讓小鄧子遞給張賓,他自己也隨後拿起一杯,深一口氣,體味那沁人的清香!

“謝陛下!”張賓由於跟司馬遹君臣相得,關係極為融洽,有時候私底下他也有點不拘小節“陛下近愁眉不展,不知有何煩心事?”

“唉,孟孫先生你也知道朝廷財政出了問題,朕想通過這次機會收回鑄幣權,只是不知該從何手,心中有點煩悶。”對著張賓他也不隱瞞,司馬遹將眼前的難題拋了出來。

“陛下,先不說鑄幣權,臣有個問題請問陛下,若是朝廷鑄幣是打算重鑄五銖錢呢?還是另鑄新幣?”

“愛卿,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各有利弊吧!五銖錢發行於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一直使用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中間有些小的變動(例如王莽統治的時期)之外,西漢、東漢上下四百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

“西漢五銖錢,枚重五銖,形制規整,重量標準,鑄造良,在民間有著巨大的聲望。然而幾百年來不少私人毀五銖錢私鑄劣幣,導致各種劣質五銖錢氾濫成災。若陛下打算重鑄五銖錢,只要成足就能很快讓其通。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各地氾濫的劣幣會對朝廷新的五銖錢造成衝擊。”

“若朕另鑄新幣呢?”

“第一朝廷可以藉機收集並銷燬天下所有劣幣。第二陛下改元登基,鑄新幣發新錢有助於向眾人表明新朝有新氣象。然而鑄幣需要很大的成本,若是準備不足,一旦出了問題。新幣很有可能夭折!”聽完張賓的話。司馬遹頓時又被提醒了。他說的這種事不是沒有可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王莽改制。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濫鑄幣,讓他本來還有一點的民意基礎瞬間消失殆盡。在漫天崛起的農民起義打擊下,王朝徹底崩塌!

貨幣改革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行的通,後世明朝初期依靠行政手段發行了紙幣,可是因為朝廷管理不善,最終紙幣通失敗,逐漸的愣是被出了市場。

事實上古代華夏貨幣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

造成這種情況有多個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華夏是個缺乏貴金屬的國家,無論黃金還是白銀都需要來自外界的輸入。這也是為什麼銅一直是華夏主要貨幣的客觀原因。直到明朝末期白銀才真正確立了貨幣地位。

雖然司馬遹也想確立銀本位制,但他知道除非拿下倭國的銀礦,否則的話銀本位制只是一種空想。由於過去朝廷和地方都鑄錢,各地鑄錢的時候都要添加鉛,有時候銅錢裡面的銅含量已經只有三成了,掉在地上都能摔爛,可見這個時候貨幣已經貶值到了什麼程度。

“孟孫先生,朕仔細考慮了一下,還是發行五銖錢比較妥當。畢竟這種貨幣已經使用了幾百年,其信譽是最高的。朝廷掌握的銅礦實在是太少了,許多大型銅礦都在分佈在江東以及其他地區。”

“就像先生說的那樣,若是我們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強行發行新幣,很有可能對剛剛復甦的經濟造成嚴重傷害。發行五銖錢不同,雖說市面上有很多劣質五銖錢,但也有一些質地非常好的五銖錢,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只要我們加大打擊私自鑄幣的力度,就能有限度的防止劣質貨幣通到市面上。現在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從世家手中收回鑄幣權。”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