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勝利了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祖逖如惡魔附體,與一群陌刀手開道,朝著親兵們簇擁著齊萬年一路殺來。

天漸漸亮了,齊萬年靠著親衛隊拼命終於遠離戰場,身邊不時有零散的潰兵經過。齊萬年命令停止後退收攏殘兵,檢點人數只有殘卒數千。

齊萬年有些恨恨地看著遠處飄揚的太子旌旗,轉過身來對一名手下吩咐道:“去,你去吧當初梁王給我們書信放在晉軍易於發現的地方!司馬遹,這次我看你怎麼辦?哼!我們走!”一夥胡人騎兵迅速消失在天際。

司馬遹冷漠的注視著有些狼籍的戰場,這些可惡的異族騎兵竟然如此兇悍,在全軍崩潰的情況下仍然勉力死戰,一傳令兵稟報“有數百胡人傷兵負隅頑抗,拒絕投降,請殿下示下!”

“殺,全部殺死。”司馬遹眼中閃過一道寒光。他有理由惱火,因為此次戰,雖然打垮了叛軍主力,但他的太子親軍損失也不小。初步估計,至少有四千士兵失去了戰鬥力,也就是說僅此一戰,他的本部人馬就損失了近一半兵力。

經過大戰,司馬遹等人幾乎耗盡了全部氣力,就連逃跑的敵軍也顧不上,只不過是派龍騎兵象徵追了一下。

司馬遹抹了一把臉上的汙血,說實話他到沒有親自斬殺很多敵軍,那些叛軍本衝不到他跟前就被親衛營的士兵剁成泥。只是他一直緊張的心情猛然放鬆下來,突然到一陣乏力而已。

“殿下,周將軍來了!”司馬遹聞言抬頭一瞧,一位年近花甲之年的老將軍邁著闊步朝他走來,看他走路生風的樣子,司馬遹才長出了一口氣。若是他拼了老命依舊沒能救出周處的話,那可就太失敗了。周處看上去似乎受了傷,而且與敵人酣戰一天一夜,神形比較疲憊。

“臣周處拜見太子殿下,謝殿下救命之恩!”周處望著雄姿英發的司馬遹有些慨,當初他也曾看不起販賣酒的太子,不料今卻被太子救起。周處非常清楚之前的處境,如果不是太子冒死前來救援,他肯定早就血染沙場。

“老將軍受驚了,孤救駕來遲,還望將軍莫要見怪!”司馬遹把姿態放得很低,當然希望能夠招攬到周處為他所用,要知道周處也是個猛人,雖然年紀有些大了,但是從這場戰役看出,將近六十歲的周處依舊能上陣殺敵,還未老的連刀都拎不起。

“這次多虧了殿下相救,要不然臣…唉!”周處想起那些死去的袍澤,心情有些黯然。

“老將軍且放寬心,本宮知道你受了不少委屈,將來有機會孤一定為你討還公道!”

“謝殿下!”正在這時,祖逖上前“啟稟殿下,我軍共消滅叛軍五萬餘人,其中殺死敵軍超過一萬五千人,俘虜敵軍三萬餘人,還有近五千人逃散。另外,我軍還繳獲駿馬三萬匹,其中還能繼續使用的超過兩萬匹。”

“哦?是嗎?看來叛軍主力已被我們消滅,餘下的叛軍已不足為慮。對了,我軍這次損失多少?”司馬遹估算了一下,齊萬年手中的主力部隊已被他消滅的差不多,剩餘的敵軍也被晉軍嚇破了膽,可以說這一戰基本上扭轉了之前不利的局勢。從現在開始晉軍將轉入全面進攻,而叛軍經此打擊後將一蹶不振。

“唉,我軍損失也不輕,其中火槍兵損失一千,刀盾兵損失兩千,弓弩兵、陌刀兵加起來損失一千,總共損傷了四千多人。我軍主力部隊一下子少了近一半的兵力。”祖逖有些心疼的說道。

“嘶!”司馬遹倒一口冷氣,沒想到一戰下去,自己的兵力就少了一半。不過能拼掉叛軍主力,司馬遹覺得也值了。而一旁的周處聽到太子僅用了不到一萬的士兵,就打垮了齊萬年七萬大軍,頓時驚得目瞪口呆。

“殿下,你說的都是真的?齊萬年的主力真被殿下消滅掉了?”

“這還能有假?為了救將軍,我們總共跟敵人打了兩仗,之前那場戰鬥中,我們一共消滅到郝度元率領的三萬騎兵,再加上剛剛消滅的五萬大軍,不就正好是齊萬年手中的主力部隊麼?”祖逖看到周處質疑他們的戰果,有些不樂意了。

“這…這…這也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周處說什麼也不會相信是真的。至於司馬遹倒沒有多吃驚,想想自己砸在這支部隊身上的東西,面對一夥不是正規軍的胡族叛軍,如果不能取得驚天戰績,恐怕連他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如此說來關中叛亂豈不是要立刻平定下去?”周處得知叛軍主力被消滅後,立即將注意力放在今後的作戰上。

“呵呵,也許吧!將軍還是莫要太樂觀了!”司馬遹知道的很清楚,消滅叛軍不過是第一步,接下來如何整編胡人才是重點。另外,還要防備來自梁王、賈后的暗算,“對了,老將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梁王為何對您見死不救?”打完仗,司馬遹開始謀劃如何除掉梁王,這件事必須有周處將軍的配合。

還未等周處想好如何回答太子問話,只見司馬雅騎著馬從遠處急急奔來,手中還拿著一封書信。

“啟稟太子,臣有重要情報要稟報!”

“哦?發生了什麼事?儘管道來,孤沒有什麼可隱瞞的。”司馬遹看著言又止的司馬雅,嚴詞說道。

“殿下,臣…臣從敵軍身上搜到一封梁王寫給齊萬年的書信…”

“什麼?!”司馬遹跟周處同時發出一聲驚呼,只不過司馬遹是驚喜,而周處則充滿了憤怒。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