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紀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夏后帝啟,禹之子,其母塗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將戰,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啟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維共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右不攻於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賞於祖;不用命,僇於社,予則帑僇女。”遂滅有扈氏。天下鹹朝。

夏后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湎,廢時亂。胤往徵之,作胤徵。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洩立。帝洩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夏後。夏後使求,懼而遷去。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發立。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帝桀之時,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鳴條,遂放而死。桀謂人曰:“吾悔不遂殺湯於夏臺,使至此。”湯乃踐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湯封夏之後,至周封於杞也。

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雲。自虞、夏時,貢賦備矣。或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

堯遭鴻水,黎人阻飢。禹勤溝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載,動履四時。娶,過門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錫茲。帝啟嗣立,有扈違命。五子作歌,太康失政。羿浞斯侮,夏室不競。降於孔甲,擾龍乖。嗟彼鳴條,其終不令!

譯文及註釋譯文夏禹,名叫文命。他的父親叫鯀,鯀的父親叫帝顓頊,顓頊的父親叫昌意,昌意的父親叫黃帝。禹就是黃帝的玄孫和顓頊的孫子。只有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不曾登過帝位,而是做臣子。

當帝堯的時候,滔滔的洪水,浩浩蕩蕩地包圍了山嶽,漫沒了丘陵,老百姓陷在愁苦中。堯急著要找到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嶽都說鯀可以。堯說:“鯀是個違背上命、敗壞同族的人,不可用。”四嶽說:“這一輩人員中沒有比鯀更能幹的了,希望陛下試試。”於是堯採納了四嶽的意見,用鯀治水。費了九年功夫,洪水之患沒有平息,治水無功。於是帝堯就再設法尋求人才,另外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執行天子的職務,按時巡行視察各地諸侯所守的疆土。於巡行中發現鯀治水太不像話,就在羽山海邊誅殺了鯀。天下的人都認為舜處理得當。這時舜選拔了鯀的兒子禹,任命他繼續從事鯀的治水事業。

堯崩逝後,帝舜問四嶽說:“有能夠很好地完成堯的事業、可以擔任官職的人嗎?”都說:“如果讓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堯的勳業。”帝舜說:“啊!就這樣吧!”因此就任命禹說:“你去平定水土,要好好地幹啊!”禹下拜叩頭,推讓給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說:“還是你去擔負起你這一任務吧!”禹的為人,辦事捷而又勤奮,他的品德不違正道,他仁愛之懷人人可親,他講的話誠實可信,發出來的聲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動作舉止自然地可為法度,乃至重要規範準則都可從他身上得出。他勤勉肅敬,可作為人所共遵的綱紀。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諸侯百官徵集民夫,展開平治水土工作。隨著山勢樹立標識,確定那些高山大川。禹傷痛父親鯀治水無功被殺,因此勞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經過自己家門也不敢進。自己吃穿都很簡樸,但對祖先神明的祭祀卻很豐厚盡禮。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簡陋,但不惜耗巨資於修渠挖溝等水利工程。他趕旱路坐車,走水路坐船,走泥濘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齒的檋。經常隨身離不開的東西,就是測定平直的水準和繩墨,劃定圖式的圓規和方矩,四時都帶著他們,用以從事於開劃九州,闢通九州道路,修築九州湖澤堤障,計度九州山嶽脈絡。同時叫伯益發放稻種,教群眾在卑溼地方種植。叫后稷當群眾在難於得到食物時發給食物。缺糧少食的地方,便調有餘地方糧食來補其不足,務使各諸侯境內豐歉均一。禹又巡視各地所特有的物產以定其貢賦,還視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況。

禹督導治水的行程從冀州開始。冀州:已治理了壺口,接著治理梁山和岐山。已修整了太原之後,接著修整到岳陽地區。覃懷地區也完工了,就到了衡漳水一帶。常水(恆水)、衛水也都隨河道暢了,大陸澤周圍土地都可耕作了(按這兩句原錯簡在“田賦”下,今譯文移正)。這一州的土壤是白壤,田地列在第五等(按此句原錯在“賦”下,今譯文移正),賦稅第一等,不過隨年的豐歉雜出第二等。東北的鳥夷族貢納供貴族服用的珍奇異獸皮。他們遵海路入貢,在沿海岸(遼東灣西岸)向南航行的航道上,看到右拐角處的碣石便據以轉而向西航駛,直駛入黃河航道。

濟水和黃河之間是兗州。黃河下游的九條河道已暢通了,雷夏窪地已匯聚成湖澤了,雍水、沮水也都會同到了雷夏澤中,能種桑的土地上已經在養蠶,於是人民得以從躲避洪水遷居的高地下到平地居住。這一州的土壤是黑墳,它上面披蓋著茂盛的長林豐草。田地列在第六等,賦稅則為第九等。這一州經過十三年的農作耕耘,才趕上其他各州。這一州的貢物是漆和絲,還有裝在筐子裡進貢的文彩美麗的絲織品。它的進貢道路是由船運經濟水、漯水,直達黃河。

地跨東邊的海,直至西邊的泰山,這一地域是青州。已經給居住在東北的堣夷族劃定疆界,使獲安居;又疏通濰水、淄水,使這一地區也獲得治理。這一州的土壤是白墳,海濱則是鹹鹵鹽場。田地列在第三等,賦稅則為第四等。這一州的貢物是鹽、細的葛布、海產品以及磨玉的礪石,並有泰山山谷裡出的絲、麻、鉛、松、似玉之石和萊夷族所獻的畜產,還有裝在筐子裡進貢的山桑蠶絲。它的進貢道路是由汶水船運直達濟水。(再由濟入河。)東邊沿海,北邊至泰山,南邊至淮水之間的地域是徐州。淮水和沂水都已經治理,蒙山、羽山地方也都可耕種,大野澤也已匯積成湖,東原地區的水潦已去,地已平復。這一州的土壤是赤埴墳,它上面的草木繁茂叢生。田地列在第二等,賦稅則為第五等。這一州的貢物是五土,羽山谷中所出的五雉羽,嶧山之陽特產的制琴良材名桐,泗水濱的浮磐石,和淮夷族所獻的珍珠貝及魚產,還有裝在筐子裡進貢的赤黑細繒和白。它進貢道路由淮水船運入泗,再通於菏水。(再由菏入濟以通河。)北起淮河,東南到海之地是揚州。彭蠡之域已彙集眾水成湖,作為每年雁陣南飛息冬之地。彭蠡以東諸江水已入於海,太湖水域也就安定了。於是遍地長滿叢生的竹林,到處盡見美盛的芳草、蔥翠的喬木。這一州的土壤是塗泥,田地列在第九等,賦稅則為第七等,有時雜出為第六等。這一州的貢物是三種成的銅,以及瑤琨美玉、竹材、象牙、異獸之革、珍禽之羽、旌牛之尾,和島夷族所獻的一種稱為“卉服”的細葛布,還有裝在筐子裡進貢的絢麗的貝錦,和妥加包裝進貢的橘子、柚子。這些貢品都經由大海、長江進入淮河、泗水。

荊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荊州:這個地區有長江、漢水注入大海。長江的眾多支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業已疏導,雲澤、夢澤也治理好了。這裡的土質溼潤,田地屬下中,即第八等,賦稅居上下,即第三等。進貢的物品是羽、旄牛尾、象牙、皮革、三銅,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檜木、柏木,還有細磨石,可做箭頭的砮(nu,努)石、丹砂,特別是可做箭桿的竹子箘(jùn,郡)簬(lù,路)和楛(hù,戶)木是漢水附近三個諸侯國進貢的最有名的特產,還有包裹著和裝在匣子裡的供祭祀時濾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著的彩,以及穿珠子用的絲帶。有時據命令進貢九江出產的大龜。進貢時,經由長江、沱水、涔水、漢水,轉行一段陸路再進入洛水,然後轉入南河。

荊州和黃河之間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澗水都已疏通注入黃河,滎播也匯成了一個湖泊,還疏浚了荷澤,修築了明都澤的堤防。這裡的土質鬆軟肥沃,低地則是肥沃堅實的黑土。田地屬中上,即第四等,賦稅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時居第一等。進貢漆、絲、細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著的細絲絮,有時按命令進貢治玉磬用的石頭,進貢時走水路,經洛水進入黃河。

華山南麓到黑水之間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種了,沱水、涔水也已經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經修好,在和夷地區治水也取得了成效。這裡的土質是青黑的,田地屬下上,即第七等,賦稅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時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貢品有美玉、鐵、銀、可以刻鏤的硬鐵、可以做箭頭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羆、狐狸。織皮族的貢品由西戎西傾山經桓水運出,再從潛水船運,進入沔(mian,免)水,然後走一段山路進入渭水,最後橫渡黃河到達京城。

黑水與黃河西岸之間是雍州:弱水經治理已向西去,涇水匯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著也匯入渭水,還有灃水同樣匯入渭水。荊山、岐山的道路業已開通,終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鳥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績,一直治理到都野澤一帶。三危山地區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為順服。這裡的土質黃而且鬆軟肥沃,田地屬上上,即第一等,賦稅居中下,即第六等。貢品是美玉和美石。進貢時從積石山下走水路,順到達龍門山間的西河,會集到渭水灣裡。織皮族居住在崑崙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時西戎各國也歸服了。

禹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一條從汧山和岐山開始一直開到荊山,越過黃河;一條從壺口山、雷首山一直開到太嶽山;一條從砥柱山、析城山一直開到王屋山;一條從太行山、常山一直開到碣石山,進入海中與水路接通;一條從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一直開到太華山;一條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開到負尾山;一條從嶓冢山一直開到荊山;一條從內方山一直開到大別山;一條從汶山的南面開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