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帝盤庚崩,弟小辛立,是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復衰。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
帝武丁祭成湯,明,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祖己乃訓王曰:“唯天監下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絕其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曰其奈何。嗚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繼,常祀毋禮於棄道。”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驩,殷道復興。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及訓。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為帝甲。帝甲亂,殷復衰。
帝甲崩,子帝廩辛立。帝廩辛崩,弟庚丁立,是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復去亳,徙河北。
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之,命曰“
天”武乙獵於河渭之間,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
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
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
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憙,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請除砲格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紂由是稍失權重。王子比干諫,弗聽。商容賢者,百姓愛之,紂廢之。及西伯伐飢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紂曰:“天既訖我殷命,假人元龜,無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維王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
,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
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紂不可諫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爾未知天命。”乃復歸。
紂愈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
,紂兵敗。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殺妲己。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說。於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而封殷後為諸侯,屬周。
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續殷後焉。
太史公曰:餘以頌次契之事,自成湯以來,採於書詩。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孔子曰,殷路車為善,而尚白。
簡狄乙,是為殷祖。玄王啟商,伊尹負俎。上開三面,下獻九主。旋師泰卷,繼相臣扈。遷囂圮耿,不常厥土。武乙無道,禍因
天。帝辛
亂,拒諫賊賢。九侯見醢,砲格興焉。黃鉞斯杖,白旗是懸。哀哉瓊室,殷祀用遷!
譯文及註釋譯文殷的始祖是契(xiè謝),他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兒,帝嚳(kù酷)的次妃。簡狄等三個人到河裡去洗澡,看見燕子掉下一隻蛋,簡狄就揀來吃了,因而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成人後,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於是命令契說:“現在老百姓們不相親愛,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五倫關係不順,你去擔任司徒,認真地施行五倫教育。施行五倫教育,要本著寬厚的原則。”契被封在商地,賜姓子。契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興起,為百姓做了許多事,功業昭著,百姓們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後,他的兒子昭明繼位。昭明死後,兒子相土繼位。相土死後,兒子昌若繼位。昌若死後,兒子曹圉(yu語)繼位。曹圉死後,兒子冥繼位。冥死後,兒子振繼位。振死後,兒子微繼位。微死後,兒子報丁繼位。報丁死後,兒子報乙繼位。報乙死後,兒子報丙繼位。報丙死後,兒子主壬繼位。主壬死後,兒子主癸繼位。主癸死後,兒子天乙繼位。這就是成湯。
從契到成湯,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於亳,這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誥》,向帝嚳報告遷都的情況。
成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湯首先征討他。成湯說:“我說過這樣的話: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眾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伊尹說:“英明啊!善言聽得進去,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湯對葛伯說:“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們,概不寬赦。”於是寫下《湯徵》,記載了徵葛的情況。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見成湯而苦於沒有門路,於是就去給有莘氏做陪嫁的男僕,揹著飯鍋砧板來見成湯,藉著談論烹調滋味的機會向成湯進言,勸說他實行王道。也有人說,伊尹本是個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隱士,成湯曾派人去聘他,前後去了五趟,他才答應前來歸從,向成湯講述了遠古帝王及九類君主的所做所為。成湯於是舉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國政。伊尹曾經離開商湯到夏桀那裡,因為看到夏桀無道,十分憎惡,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從北門進城時,遇見了商湯的賢臣女(ru汝)鳩和女房,於是寫下《女鳩》、《女房》,述說他離開夏桀重回商都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