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多時,房村居民,得悉老師暴斃消息,紛紛趕來探視,並問張逸叟老師的死因。
張逸叟當然不便說出是被人殺害,祇得編了一套謊話搪,說在火場附近發現屍體恐老師為了救火,被烈焰燻炙致死!
眾村民見梅桐面通紅,
前又有灼傷痕跡,不由不信,齊聲嘆息一陣,發出怨天的聲音道:“這年頭還有天理嗎?橫逆的事,偏偏降落在好人身上,那些害人的強盜,反而一帆風順,得意揚揚,蔡善人平
樂善好施,而遭強盜殺害,老師捨身救火,送了
命,看起來,好人快要絕種了,唉!天啊!”張逸叟忙強壓內心的悲痛,對眾人道:“人死不能復生,怨天、悲傷、毫無用處,倒是先把老師收殮安葬,令死者安心。”眾村民聞聽張逸叟的話,齊說有理,於是七手八足,把梅桐的遺體,抬往隱湖山莊前面,選擇一個幽靜之處安葬,眾村民與學童等,不免在墳前痛哭一番,曉嵐更是捶
頓足,哭得死去活來!
最後,竟成了力竭聲嘶,無聲無淚,眼眶中汨汨溢出鮮血。
張逸叟恐曉嵐悲極傷氣,忙附著他的耳朵,以節哀擔當大任相策勉,方始止住悲痛,隨張逸叟回船。
他因悲傷太過,傷了中氣,是以躺臥不起!經張逸叟再三開導,復悉心為其醫治,經過十幾天,身體才逐漸復原。
張逸叟見曉嵐身體康復,心甚歡喜,偶然想起梅桐與臨城三俠,匆匆一晤,竟成永訣,梅桐死了這久,還未通知他們一聲,忙將己意,對曉嵐一說,同曉嵐赴對湖一行,以便將梅桐遭難消息告訴他們,就便託其打聽梅桐仇家。
曉嵐這十幾天臥病船中,實在到悶極,聞張逸叟之言,連連允諾,於是老少二人合力,將舟渡過湖去!
靠岸以後,舍舟登陸,到了三俠所居莊院,張逸叟乃是輕車路,不俟莊丁稟報,帶著曉嵐,穿過兩重院落,來到大廳門口。
三俠正在廳中議事,見張逸叟帶著全身重孝的曉嵐到來,不由一楞,睜目注視二人。
曉嵐天資聰慧,不俟張逸叟招呼,早已趨身進前,朝三俠跪下,恭恭敬敬行了三拜九叩首禮,顫抖聲音說道:“梅伯伯業已西逝,侄兒代他向三位老前輩叩謝。”三俠聞言,大吃一驚!
忙將曉嵐從地上摻起,齊聲問道:“你梅伯伯是幾時歸西的?”曉嵐觸動悲懷,哽咽無話,張逸叟從旁代答,將梅桐遭難情形,說了一遍,並詢三俠,是否知道江湖上有這麼一種厲害功夫,傷人之後,傷處現出紅雲,通體奇熱如焚。
三俠晞噓嘆息一會,沉思有頃,搖搖頭道:“這種功夫,愚兄弟還是第一次聽到,在此以前,實未聽人提起,不過愚兄弟儘量探聽,相信總能得到一點線索。”二俠蕭靖,好似猛然想起一事,笑謂張逸叟道:“張兄來得甚巧,半月之後,乃是家兄六十大慶,各門各派均有人到來,他們眼線甚寬,多少可以探出一些端倪。”三俠蕭清道:“愚兄弟正為了總知賓一職發愁,不想張兄適時到來,非但解決了愚兄弟的困難,同時也可藉此探聽用火毒掌的人消息,豈不是兩全其美嗎?”張逸叟聞言,心中亦甚高興,當時答應下來。
三俠子女,大都成年,且忙於籌備接待賓客事宜,對曉嵐這個孩子,無暇兼顧,張逸叟因擔任總知賓,遠道賓客業已趕來不少,每天都要陪著他們玩樂,祇得命曉嵐,隨意遊玩,並特別告誡,不準到微山獨山兩湖界處的鬼漩渦去,以免發生危險。
曉嵐謹記梅伯伯遺命,腦中祇有如何去完成的一個念頭,對於玩樂,本未放在心上,是以聞張逸叟吩咐,喏喏連聲答應。
晃眼過了十天,各方來客,愈來愈多,三俠全家輿張逸叟等,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幾乎把曉嵐完全忘掉,曉嵐因心中有事,不顧熱鬧,獨自漫步湖邊,盤算心事信步來到自己泊舟之處。
一眼看到那支小舟,經十來的風吹
打,已經不是原停泊狀態,成了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形式。
他恐這生存寄託的小舟,有所損壞,乃縱身上前,內外仔細檢查一遍,幸喜並無損壞痕跡,心始放下。
他心中忽然湧現一個念頭…這多實在悶得發慌,不如在湖中蕩一會舟,藉此舒展筋骨,清醒神智,以便想出一個妥善之策,完成梅伯伯的遺命,同時,他久聞鬼漩渦的厲害,但到底是怎麼樣情形,卻未親眼目睹,那地方離此不遠,何不前往一探?
他是一個情剛毅的人,想到就做,毫不畏懼任何困難,於是解纜開舟,往北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