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五三奉天命以治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順軍自知罪孽深重,京師四面被圍,遲早是一死,雖然瘟疫之下死傷甚眾,但生者抵抗十分烈。被得無路可走時,人都會拼上一把。

城牆上的火炮開炮反擊,炸死宋軍幾十人,宋軍的炮火密集覆蓋城牆,黑煙塵土四處飛揚,火器的彈丸和箭羽打在城上乒砰亂竄,大順軍死傷慘重。

不出半個時辰,突然城門大開,廖參將從城內打開城門,裡應外合,兩廂夾擊。宋軍趁城門大開,重騎兵立刻突入甕城,裡面的城門也開了,又衝進外城。兩方廝殺,大順軍死屍累累,外城被破。

宋軍從城中的樓梯衝上城牆,無論投不投降,都被火槍輪番殺,被刺刀捅得一身都是窟窿。

功夫,京城就被宋軍攻破。趙逸臣勸諫趙謙不宜入城,因為京師的瘟疫還在肆。趙謙以為然,便在城外駐紮,命令軍隊接手了外城的防禦,大軍並未入城。

宋軍一面命令降軍收拾城中屍體焚燬,一面召集郎中熬藥預防生者染病。這時京杭運河已經打通,糧食從江南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師,趙謙下令各戶按人丁多寡領糧,又廣設粥棚賑濟饑民。

無疑這一系列的舉措,都為趙謙贏得了民心。幾年來,京師被幾番爭奪,軍隊來了,無非就是搶劫掠殺,只有宋軍入城之後,先就是放糧,向天下說明:大宋不只是要奪天下,還要治天下。

待瘟疫平息之後,趙謙等入城,命人將堆在紫城的柴禾搬開,一行人走到承天門下,城門大開,趙謙走上城樓,眾軍在城下伏拜高呼萬歲。

時經過了放糧治病等一系列措施,京師百姓爭相而告,天下將太平了。經歷了血火洗禮的人們走上街頭,放著鞭炮,比過年還高興。

百姓聽說聖君在承天門上,湧到城中觀看,承天門前,軍民密集,熱鬧非凡。

一個太監走上前來,展開祥雲黃絹,高聲道:“制曰…”眾軍再次跪倒,百姓也跟著伏拜於地。太監道:“天下罹難湯火,朕心痛焉。今歷時數載,終驅除蠻夷,剪滅亂賊…朕乃大宋太祖皇帝之後。惜元韃入關奪我漢家江山,明太祖復興漢室,代大宋社稷治天下二百餘年,前朝弘光皇帝,以天將趙氏聖人,大宋將興,禪讓帝位,朕上承上帝之威,下憫黎民之苦,奉天命以治天下…”聖旨唸完,眾人高呼萬歲。趙謙心道還是給人來點實際的才會得到擁護,便說道:“近年京師山西等北方數省兵禍連年,百姓生計困難,朝廷念民生之多艱,今後三年,免京師、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六省三年賦稅。並土地農耕,與民生息。”百姓聽罷歡呼不已,這才是太平世道的徵兆。

趙謙有深邃的目光看著京師經歷戰火之後的殘破,用煽動的語調說道:“天災人禍,蠻夷趁機入關,賊人趁勢作亂。天下人口劇減,百廢待興,但我勤勞的炎黃子孫…只要有一脈尚存,定能中興華夏,復神州禮樂盛世。天下不是朕一人之天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從今往後,朕將與百姓同甘共苦,一同興盛故土…”趙謙說完,轉身便走了。城下百姓軍民,多被動,有人已經淚滿臉,有老頭經歷了滄桑,聽完趙謙的煽動,都被動得老淚縱橫。

不久,趙謙改京師為北京,遷南京政府到北京,正式定都北京,履行歷代皇朝的責任:天子守國門。

二年初秋,趙謙在皇極殿論功封侯,時趙謙作冕服,攜皇后秦湘之手走上皇極殿。秦湘已經六七個月的身孕了,肚子早已很大,幸好皇后穿的鳳袍很寬大,走得也很慢,倒也無妨。這樣的大典,趙謙自然要她參見的。

秦湘面貌秀麗,神情沉穩,有母儀風範,格也多內斂,給外人的印象就是賢淑有德。

趙謙攜秦湘的手坐上龍椅,猶自抓著她的手,在她耳邊輕輕說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秦湘臉上立刻泛出了紅暈。

下邊的韓佐信覺察到這個細節,臉上會心一笑。韓佐信和皇后的關係是很好的。

雖然做了皇帝,但是趙謙對於家庭的親情十分看重,所以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辜負秦湘,就算她做了什麼別的皇帝不可饒恕的事,趙謙也不會拿她怎麼樣。唯一的遺憾是長平公主死了,趙謙不又想起了朱徽娖,她冷冷的又有些哀怨的臉在趙謙的腦海裡浮現,趙謙對她的情有愛憐,有同情…也許這輩子再也遇不到這樣的情了。

趙謙只有抓住手裡的人,秦湘與他結婚二十年,有濃厚的親情。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盛會,韓佐信、趙逸臣、鄒維漣、張岱、蘿蔔,無人被冊封為國公爵位,都是一等開國功臣,受伯、侯爵位者,人數眾多。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