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算了,怎麼賺錢怎麼來好了。
第68章求婚“三過山蠟燭鋪”是樓杲用的自家鋪子,所以就算是他們租用的樓家鋪子,按月來給租金。而鋪子裡宋玉延設計的蠟燭則同樣按照每蠟燭的售價來給她提成,其餘的收益、成本支出等都是三人平攤。
即便這樣,宋玉延一個月下來也分到了二十多貫錢,也就相當於軟妹幣五萬多,這還是刨去了成本後得到的純利潤。當然,她也無可避免地了兩成的稅。
她之所以能得這麼多分成,那都是因為她設計的蠟燭成為鋪子裡銷售量最高的蠟燭。因為它的用料比別的蠟燭少了三分之二,但是卻賣出了跟頭蠟一樣的價格。
其中一部分功勞是其獨特別緻的造型,另外則是它的燭與眾不同。
傳統的燭很難燃燒殆盡,故而用到一定程度便要剪燭
。宋玉延自穿越來初次製作蠟燭後,便注意到這個問題,從而決定改進燭
。
傳統的燭是用棉紗線編織而成的棉線,很難燃燒成灰,直到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歐洲人才將燭
改進成現代所用的燭
,便是用三
棉線編織,使得火在燃燒時,會將頭鬆開成三
細線,燭
便容易燃燒多了。
然而理論雖然有,可如何能使這三棉線不在一開始就散開?另外還有棉線如何處理才能使得燭光更明亮?宋玉延為此展開了一次次實驗,最終還真的被她琢磨出了現在所用的燭
。
她用含鹼的物質煮、用酸的物質浸泡等方式處理棉線後,蠟燭燃燒時不僅更加明亮,而且再也無需人定時去剪蠟燭了。
這是買了蠟燭回去用的人看蠟燭燃燒的時間也差不多了,就拿來剪子,打算撿燭,結果他懵了一下,找了半天沒找到多餘的燭
在那兒。後來他去蠟燭鋪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的燭
是經過了特殊處理的,省了使用者剪燭的煩惱。
僅是這點,“三過山蠟燭”便大受好評,讀書人往後看書時就可以完全沉浸在書海里,再也不用中途分心去剪蠟燭了。
而加工在小竹筒裡的蠟燭同樣因為燭不會難燃燒,又明亮,也不用擔心會燒到竹筒,故而不管是居家使用,還是外出夜遊,這款蠟燭都是必備的。
即便它賣的這麼貴,也還是有許多人搶購,說到底是因為能買得起蠟燭的基本上都是家底豐厚的富戶,那麼幾十文錢在他們看來便不算什麼。若是將這些蠟燭擺在賣低價品的鋪子裡賣,定然賣不出去。
而其餘蠟燭鋪發現不知何時明州居然出現了一匹黑馬,紛紛派人來調查,結果一查,得,幕後老闆是樓家,他們惹不起。
那惹不起,總能偷學他們的方法吧?
可是他們一來是沒有穩定的貨源,二來是燭就被人甩了好幾條街,三是他找不到人雕刻跟錄方一模一樣的留青竹刻。
雖說他們的蠟燭也能賣出去,可他們也能發現樓家因為有蠟園,故而節省了運輸成本等,故而一樣的價格下,樓家那邊的利潤更高。
有些人乾脆提出跟樓家合作,樓杲因為跟宋玉延等有契約在身,不可能單獨跟外人合作,便忽悠他們投資蠟園,然後將蠟園擴大生產,到時候他們就可以直接從蠟園批發蠟燭去賣了。
只是宋玉延改進的燭秘方仍在宋玉延的手裡,他們要用,只能跟宋玉延買,也就是說,他們即使投資了蠟園,可批發的蠟燭裡,還是得扣除燭
的錢給宋玉延。
燭也不貴,一文十
,也就是十
蠟燭便給一文錢燭
使用費,這比原來的燭
貴了一點,但是刨去成本,宋玉延在燭
這塊也沒賺什麼錢,所以有合作意向的人都同意了。
____談蠟園投資的事情是樓杲談的,而宋玉延最近在忙唐浩娶親之事,所以沒什麼空。
周朝的婚俗其實就是增強版的後世婚禮儀式,包括親前一天要去佈置婚房,然後
親當天,新郎領著兄弟團到新娘家,過關斬將、披荊斬棘、發紅包哄新娘家人開門,最後抱得新娘歸……唯一不同的大概是周朝新人拜堂是在第二天一大早。
越是有錢有權的人家,婚禮便辦得越隆重。而唐浩跟陳採杞的出身算不上有錢有權,但是陳家好歹是個官,故而這婚禮還是辦得
熱鬧的。
劉綽、兵馬都監等都到了婚禮現場主持婚事,又有陳都巡檢手底下的官兵維持秩序,大家都覺得唐典事這是要抱上大腿了。
唐浩才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喜歡陳採杞,覺得能娶到她就心滿意足了。
宋玉延第一次當兄弟團,屬於兩眼一抹黑,什麼也不懂的那種。最後是唐枝跟她說了下她大概要做些什麼,她疑惑道:“唐小娘子,你怎麼會懂這些,明明唐典事是初次成親。”唐小娘子道:“左鄰右舍成親的多了去了,看得多了,總歸能學到些……倒是你,怎麼好像什麼都不瞭解?”宋玉延現在已經很少去翻原主的記憶了,畢竟這又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她沒必要去記……看來她還是太低估了這個世界的生存守則了。
唐小娘子趁著沒人,給她了一包用布包著的東西,還讓她回去後再打開來看。
宋玉延見她神神秘秘的模樣,問道:“這是什麼?”唐小娘子支支吾吾不肯說,臉蛋還悄悄地紅了,害的宋玉延還以為裡面是不是什麼宮圖。她回去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