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家的造紙工序並不外傳,族長下了命令,誰敢傳出去,便是損害了家族的利益,要逐出宋氏。這一招可把那些想為了錢而偷偷告訴外人的族人給唬住了,沒人敢再動那樣的念頭——為了一點錢,被逐出宋氏,連族譜都被除名,那後還怎麼在這兒生活?
且竹紙賣出去後,族人也從中獲得了不少好處,先是每個月給族人的糧食從糙糧改成細糧不說,還多了婚嫁補貼、喪葬補貼、科舉補貼等。
這些補貼裡都有詳細的領取規定,如婚嫁補貼:若是嫁女兒,可以領五貫錢,若是女兒改嫁,則可以領兩貫錢。而男兒娶只能領兩貫錢,若是再娶則沒有補貼。
雖說對男兒娶來說很不公平,然而女兒出嫁給多點嫁妝是百姓的通識,沒有族人會對此有異議。
而宋玉延這回又恰巧趕上了可以領補貼的時候,雖然只有兩貫錢,可也是宋玉延姐弟三人一個月的開支了。族長認為還是少了點,畢竟她的造紙術可是幫族裡賺了不少錢的。而且造紙可以作為一項族傳的技藝傳給後人,讓族人也能多一項手藝來謀生,用“惠澤後代”來形容也不為過。
鑑於宋玉延在這事上出的力,每回族裡開什麼大事的會議都會將她喊上。一開始她還是坐在下座的,也沒什麼發表意見的機會,可是她幫著族裡解決了幾次河渠的問題後,漸漸地,開會時有什麼難決斷的問題時,也會順嘴問她一遍有沒有解決之策。
第74章太孟了河渠的問題對於老百姓而言是大問題,哪怕是同宗同族,只要自家的田地跟鄰家的田地有水源問題,便總是容易引起紛爭。比如族中族人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相鄰的,而離河
比較遠的地方,都會在中間挖一口水塘,這是為了方便族人就近挑水。
然而挑水的時候,水位下降,離得遠的人家會認為這是離得近的人家挑水最多,故而才把水用光了,沒給別的族人留下。
離水塘近的人家則到冤枉,相反還認為離水塘遠的族人過來挑水時,故意踩壞了他家的田。
這種事情族裡能幫忙調解一次兩次,卻不能次次都調解得讓每個人都滿意。
宋玉延認為既然是水源的問題,那還是從源頭開始解決比較好。慈溪的水源其實並不少,只要各個要地的堰閘設置得當,那灌溉和排洩都能解決了。
宋玉延勘測過地形、水源等後發現,宋家並非沒有挖過河渠,直接使得河水入水塘,只是挖的河渠總是容易令靠近河
的上游農田出現積水,而河渠的水
到下游時又總是不足。
於是她設計了幾樣以小型農田為主的水利工程。比如據族人的農田集中的情況,挖灌排的溝渠、置小型灌區、還有抗旱時用的灌溉水網,另外再多挖幾口蓄水池,因為設計的合理和恰當,河水會沿著這些溝渠
入蓄水池中,不會再發生溝渠的上游積水,下游沒水的尷尬情況。
這不僅能讓宋氏族人獲利,連帶著附近的田地也獲利不小,有的人還問宋氏族長為什麼以前也有溝渠,卻出現那麼多問題,如今卻沒有這種問題?
宋氏的族長也不懂,問宋玉延,可是宋玉延解釋了幾遍,他還是沒聽懂。他便自我安道,“沒聽懂沒關係,我只需知道山藥大概在這方面很有想法就行了。”所以“有想法”的宋玉延就這麼在族會上有了話語權。
在一次總結這次造紙的族會上,宋玉延認為可以造多些品種的竹紙,打響宋氏造紙作坊的名聲,比如細加工打造一部分潔白柔韌、不滲墨、容易保存、不易蛀蟲或者變
的
品竹紙。
官府文件以及文人對用紙的要求極高,若是能造出那樣的品竹紙,那必定能
引到這些人買紙,作坊的名聲也會大漲。
宋氏要的可不僅僅是維持眼前的富貴,從族長到族人,無一不希望宋氏能成為望族,故而宋玉延的建議讓他們很是意動。只是更細的造紙工藝只有宋玉延懂,他們只能將這重任
給她。
族長認為宋玉延沒道理為這事白忙活,便給她也發了工錢。她經過深思慮,決定不要工錢,她知道宋氏族田中有不少肥力不夠肥沃的下等田,她想租幾畝,而這地的租金可用她的工錢來相抵。
族長微詫異:“你租那些地做什麼?”他可沒聽說宋玉延打算回來種田呀!而且那邊的地種東西也沒什麼好收成,他可不希望宋玉延折騰了一通後,最後什麼好都沒撈著。
宋玉延也不想瞞著族長,便道:“樓家二郎君讓人從天竺那邊帶了些棉花種子回來,我打算種幾畝棉花。而棉花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肥力還行,排水良好的壤土就行,我看過族田中的那幾畝下等田,用來種糧食作物是比較勉強,可種棉花的話便不成問題。”族長聽得一頭霧水:“棉花是什麼,是木棉嗎?可是木棉不是該到林子裡去種的嗎?”宋玉延輕拍了一下腦袋,尷尬地笑道:“忘了與您解釋,棉花是天竺那邊的植物,它結出的棉花就跟木棉一樣白絨絨的,能裝進被衾保暖,而且木棉無法紡織成布,可是棉花柔軟能紡織成布,最重要的是,它結出的棉花可比木棉多許多了。”族長那雙老眼頓時神了起來:“那這棉花可是好東西呀!你可會種?”
“樓二郎君派去的人在那邊學習瞭如何種植,所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