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吉利的話作甚?!”唐枝跟二十一叔都罵了她一頓。

宋玉延倒是不忌諱這些,她笑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種事情誰也無法預料,坦然接受,早作安排才不會有遺憾。”唐枝和二十一叔道:“道理都懂,可是你說這話就讓人很不安了。”宋玉延只好住嘴,但是配方以及一系列的製作工序圖紙等都給了他們保管。

窯場有些窯戶將工序等洩了出去,宋玉延也不在意,她沒打算壟斷這個行業,自然要給他們一絲將水泥技藝傳出去的機會。當然,目前有這生產能力的,也就跟她合作的那幾家了。

宋玉延忙起修海塘之事後便沒再怎麼過問水泥的生意,倒是唐枝每月都能領到屬於宋玉延的分紅,她一看賬本,便跟當初宋氏族人看宋氏竹紙的利潤時一般神情。

今年產的棉花已經悉數賣了,有賣給樓家的,也有賣給左鄰右舍的,更有賣給朝廷的,甚至還有些供不應求。另外有不少人來找她求購棉花種子……

她的算盤打得噼啪響,最後一歸納,宋玉延的身家都可以在明州買一座三進的宅邸,再添幾十畝地了!別說養一匹馬,養三匹都綽綽有餘!

她準備改天等宋玉延回來了,便告訴她這一好消息,再滿足她購馬的願望!

與此同時,宋玉延在督工時,眼前忽然一花,她看見了工地上帶著安全帽、身穿馬甲的工人,以及正在運作的長臂反剷、強夯機等。

但是當她想辨別時,發現眼前還是那些悉的民夫們,剛才的一瞬彷彿只是她晃神下看見的幻覺。

宋玉延想了想,問了一下很久都沒怎麼出現的系統:“剛才的幻象是怎麼一回事?”系統問她:“什麼幻象?”宋玉延頓了一下,尋思難道系統也不知道這事?不過系統除了給她帶來遮蓋女兒身的外掛之外,對她的干涉幾乎為零,所以它不太可能給她製造幻象。

宋玉延抬頭看了一眼開始投出灼熱的光芒的太陽,道:“可能是太累了吧!”第96章新家兩萬尺的海塘一共用了九個月才修築好,而後期的養護則花了三個多月,期間颱風、海也曾侵襲,但是在夏秋之前便建好的那幾段海塘,無一例外地替海岸擋住了濤,這讓各個在這兒買了田地的豪強富戶看見了希望,也讓範知州高興不已。

海塘修成那一,明州的百姓紛紛到這邊圍觀,他們發現即使漲了,海水仍舊沒有浸過這一邊,這跟以前用“楗尾”的方式築成的海塘不一樣。

還有些人爬到了海塘上面去,看著塘邊的海滔天,但是依舊無法撼動這海塘半分,一股豪情壯志便油然而生,他們朝著底下的人喊道:“海真的上不來,明州後不怕狂風大了!”官府的人趕緊上去將他們趕下來:“這上面危險,要是掉入了海中,被海捲走了呢?”那些人悻悻然地下去,但是回去之後便手舞足蹈地跟左鄰右舍形容站在海塘上所看見的景緻和心情,引得更多的人去圍觀那海塘。

海塘修好了,豪強富戶們也開始挖河渠,將水灌溉那些鹽鹼化的土地,只要潤養個一年半載,相信這兒也能變成良田的!

豪強富戶也無法自己去種田,便將這些地出租給佃農。鑑於這地在初期無法種出高產量的糧食來,他們定的頭三年的租稅很低,後面的幾年才會開始按照普遍的租稅來收,為此也引了一部分無田產的人去租佃。

漸漸地,曾經的荒涼之地,慢慢地便變得有了生機與人氣,而少了災的侵害,這兒便是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範知州上書朝廷,正好朝廷要派監察御史下來各地視察,便讓監察御史順便到海塘這邊檢驗成果。

那監察御史回去之後便對官家說:“臣視察過明州那新修築的海塘,在水泥的粘合之下,石塊與石塊之間十分牢固,即使是海,也難輕易將之摧毀。那宋都監說能保五年,想來不是虛話。”官家聽了十分滿意,這才下定決心要讓人大量生產水泥,至於方子,他也不是無賴,不會昧下宋玉延琢磨出來的東西,便以宋玉延更新了技術為名,賞賜了她五十萬錢,然後將水泥的製造方法都搬到了將作監,讓將作監的工匠按要求燒製水泥。

宋玉延不僅得到了賞賜,其實也獲得了名聲,明州及周圍州府的百姓知道她的名字也不再是因為竹雕。而說起她,那也是一片誇讚之聲。

也有人因為她是堰閘都監,治水、修海塘的技藝是能傳承下來的,若是她收了弟子,將來豈非能繼承她的衣缽?

出於這種利益的驅動,每登門求她收自己的孩子為學徒的人數不勝數。

宋玉延雖然幫導師上過課,可她對收徒帶學生真的有些有心無力。沒辦法,最終她只能趕緊向朝廷遞上辭呈——她不當堰閘都監了,即使收了他們的孩子為徒,他們將來也無法繼承她的衣缽的。

不過朝廷直接駁回了她的辭呈,還說她這麼快就遞辭呈,莫非是在海塘上偷工減料,又或者對自己的工程沒有信心,害怕出事而受到牽連?

宋玉延本意自然不是這樣的,她又努力爭取了一下,官家直接回復她說:“若五年之內海塘並無大礙,便準你辭官。”官家都發話了,宋玉延要是還請辭,那就真的是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