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得不用更加烈的手段來保護自己。具體的表現就是宋玉版像只刺蝟,一受到威脅就渾身是刺。而宋玉磚年紀還小,一方面還不懂掩飾自己內心的渴望,另一方面又會開始學習宋玉版處理這種情況的方式。

當然,別說這倆小蘿蔔頭了,就連宋玉延自己,其實內心也缺乏安全。只不過她生活環境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以惡語傷人、動手打人、以牙還牙這種烈的行為在她的身上幾乎沒出現過。

她跟宋玉版說:“要不你回義學讀書?你要想回去讀書的話,我可以幫你想想辦法。”宋玉版給她丟了一個衛生眼:“讀書?族裡子過得比我們好的大有人在,可他們也沒有能力讓每個孩子都去進學。”

“你倒是了解的。”宋玉版一怔,他當然瞭解了,畢竟在他五六歲的時候,他的爹孃就曾經討論過是否讓他去蒙學,然後再去進學考科舉。可是最後討論的結果是,他們一致認為家裡的財政情況還不足以支撐他去讀書——即使族裡開蒙是有補貼的,他們也不想費錢去買紙筆,所以這事就作罷了。

宋玉延不知這些往事,她只琢磨著是不是該加快賺錢的步伐了,好歹讓宋玉版去上幾年蒙學,能認字,將來才能少吃一點沒文化的虧。

她是個行動派,既然想到了那就去做。正好她的竹編經過這兩的晾曬也差不多好了,於是翌一早,她就將烈嬸要的篾籃子給她送去。

不過她來得不巧,烈嬸的鋪子裡沒多少食材了,所以她去進購食材,而鋪子裡只有宋冰在。

宋冰是知道子找侄子幫忙編篾籃子的事情的,不過他以為還要再多等些時,卻沒想到她這麼快就編好了。

他並沒有因為宋玉延是他族中的侄子就給她放水,畢竟他覺得宋玉延還需要再磨練一下,如果輕易地肯定她,那她可能就會開始懈怠。

話雖如此,他也不是很懂怎樣的籃子才算好,只能從堅固方面檢查,另外又看了一下鎖口的處理,以及提手的紮實程度。一番檢查下來,還真沒發現什麼問題,而且也不扎手,可見刺等都已經處理乾淨了。

不想那麼輕易肯定她的宋冰發現自己好像找不到什麼理由來打擊她,所以只能打消這個念頭,並點點頭,表示對這些籃子的滿意。

“還行,你等會兒,我給你拿錢。”一個篾籃子的市價是七文一個,宋冰打算幫襯一下侄子便給到了八文一個,雖然宋玉延一開始也是不接受的,不過宋冰跟她說起了一件事,成功地轉移了她的注意力。

“眼下已經是四月中旬了,又到了族中發接下來三個月的口糧的時候了,你看看什麼時候有空,跟我回去一趟,領糧食。”宋玉延愣了一下,心想這家族這麼富裕,竟還有糧食可以領?

隨即她又從原主的記憶中想起,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別看原主家裡窮得叮噹響,原主背後的宋氏一族在這慈溪卻算得上是小有名望的大家族。這是因為宋家的祖宗宋驍曾在五代吳越國當過官,後來郭榮統一了天下,宋驍也就入了朝為官。

等他退休之後,長子宋希平蔭補為官,雖然官位不高,但是宋氏在明州也經營了數十年,漸漸地也有了名氣。

因明州讀書風氣並不濃郁,縣學破敗,官府也不去管,師資力量更是差,所以宋希平設立義莊,捐贈了五頃地作為族田,其所產皆作為族中子弟讀書的補貼。

而在十八年前,宋希平的孫子宋傅中進士,成為周朝一統天下以來,明州地區的第一個進士。而他的成功更加堅定了族中要培養族中子弟讀書的決心。

再後來,宋傅也捐獻了五頃田地作為族田,而一開始只是補貼族中子弟讀書的族田,也漸漸發揮出“分紅”的作用,作為族人都能享受到補貼,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規定便是:族人每月可領2鬥糙米的口糧,在每季的第一個月下旬發放。

原主三姐弟沒有餓死,也有一部分原因在於這些補貼。

只是在宋玉延穿越過來前,原主已經有半年不曾回去領過這些補貼了,至於原因……

作者有話要說:餅兒玩伴+1葉子玩伴+1宋初明州的讀書風氣不行,第一位進士是989年的楊說(鄞縣人)以及王慈(慈溪人,這人物被我篡改成了宋傅),然後在王安石大佬到明州上任後改縣學,學術氣氛才濃郁起來的。

第25章很和諧宋玉延三姐弟其實已經算是慈溪宋氏的旁支了,她們的曾祖父跟宋希平是兄弟,但是宋希平為官時,族長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輩,後來宋希平死了,族長就給了他的長子宋至明當。

而重振宋氏的宋傅,恰巧是宋至明之子,也就是說,宋希平那一脈才算是嫡系,族中大部分的資源都會向他們傾斜。宋傅跟宋冰都一樣,名義上宋玉延喚他們叔父,不過關係卻很淡。

所以發生在宋玉延三姐弟身上的事情,族中最多隻會按照族規給予關照,卻不會盡全力來幫助他們,否則吳氏也不會那麼輕易就捲走了宋家的家產。

對於族中大多數族人而言,這都是宋玉延的爹和叔父這倆兄弟家的家事,即使他們是族人,也不好輕易手。

興許是自幼就沒了爹,原主對族人的情也不算深厚,後來在街頭竄、不務正業、行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