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靠在辦公椅上,向華南院士一邊看著打印在a4紙上的論文,一邊悠閒地喝茶。

剛翻到其中一篇論文的時候,老先生的眉微微挑了挑,忽然笑著說道。

“這傢伙倒是閒不住啊,才搞定了一個大項目,又給自己找了件事兒做。”雖然向華南院士沒有說“這傢伙”指的是誰,但坐他辦公室裡的另外一個人,卻是知道他在說啥的。

“年輕人力旺盛,閒不住正常,”老神在在的品了口茶,如往常一樣來老友這兒蹭茶喝的王熹平院士,慢悠悠地問道,“啥課題?”向院士將手中的a4紙丟在了桌子上,笑著說道:“角谷猜想。”打印在那張a4紙上的,正是薇拉投稿在美國數學學會會上的論文——《關於角谷猜想等價方程h(z^3)=h(z^6)+{h(z^2)+λh(λz^2)+λ^2h(λ^2z^2)}/3z的複分析研究》兩人都知道,這個薇拉·普尤伊女士,是陸舟在普林斯頓大學帶的碩士生。而陸舟的名字,也掛在論文的二作上。

王熹平院士的表情微微驚訝,“角谷猜想?那玩意兒不比哥德巴赫猜想簡單吧。”雖然在國內角谷猜想沒有哥德巴赫猜想那般知名,但就這一數學命題的難度而言,它的難度並不比哥德巴赫猜想遜很多。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更難一些。

這裡所說的難度並不是在於命題本身上,而是在於它並不像哥德巴赫猜想那樣,有著無數前輩的研究成果作為鋪墊。

如果說陸舟先前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頂多算是為這座大廈蓋上最後一層。而想要證明角谷猜想,就相當於在這座大廈的旁邊另起爐灶,再蓋一棟大樓。

前人在這個問題上做出的成果,頂多算是地基。

最多最多,陸舟能把先前蓋“哥德巴赫猜想”那棟大廈的腳手架拆下來再用用。至於能不能派上用場,能派上多少用場,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

向院士笑著說道:“這誰知道,我又不是搞數論的。你要是好奇,自己去問他不就得了。”

“下次碰到了我當然要問。不過這陸舟也確實厲害啊,若只是他自己厲害也就罷了,他帶出來的學生也不是等閒之輩,”說到這裡,王院士忍不住搖頭慨道,“可惜了,要是來我們燕大就好了。”知道老朋友在可惜些什麼,向院士笑了聲,說道,“有什麼好可惜的,人家現在是國際知名學者,肯回來就不錯了,你倒是替別人安排起來了。”與在華國本土培養的科研人員收入相比,“千人計劃”提供的薪資高出好幾倍,還包括子女教育津和安家費,不少人一回國就能拿到一百萬美元以上的研究經費,而這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

中肯的評價,在諸多人才發展戰略中,千人計劃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對於一學者的引進依舊存在很大的困難。

“兩碼事,我只是就事論事,”王院長搖頭道,“以陸先生的才華和在普林斯頓積累的教學經驗,配合燕大的資源,別說復興華國解析數論學派,就是將燕大的數學系打造成世界一水平也未嘗不可。但如果是金陵大學的話……”剩下的話,王院士沒有說完,卻是不言而喻。

從地基開始蓋樓,無疑要比裝修一棟現成的大樓困難得多。

向院士自然能領會到老友的這層意思,卻只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並沒有做任何評價。

以前他和王院士的想法一樣,認為金陵大學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不止一次向陸舟拋出過橄欖枝。不過回頭想了想,他忽然覺得,這個選擇似乎也不壞。

無論是華科院還是燕大,都不可能給陸舟太多的發揮空間,但金陵大學卻可以。

而且作為985院校,金大的生源質量和燕大比起來,存在差距,但相差並不大。

既然陸舟主動放棄燕大豐富的資源,選擇資源相對較少、但可塑更強的金大,那麼肯定是仔細考慮過這些問題的。

沒準他還真能在這地基上,平地蓋起一座大樓。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