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然,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可行。更具體的產物化學式,分子形態,以及更多的結論,都需要在實驗中進行驗證,這裡僅論證可能。”

“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了,還有問題嗎?”這個……

必須沒有了。

在座的教授、學者一臉嚴肅地盯著黑板上的算式,心中卻是懵的。企業來的工程師瘋狂地做著筆記,不管有沒有用看不看得懂,總之先記下來再說。

呂老的眼睛發亮,雖然更加的看不懂,但他卻看見了新能源的曙光。

心中暗歎一聲果然如此,陸舟放下了手中的粉筆。

MRS會議上,沒有人能看懂他的數學證明,一群鋰電材料的大牛們只能看著他的結論點頭,一個出來提問的都沒有。

在這裡,也是一樣。……其實在研究“殘骸一號”的時候,陸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不是關於技術本身,而是技術之外的東西。

客觀的來講,一項技術的誕生,必然是符合某種客觀規律的。

以隨處可見的拉鍊為例,人類文明為了遮體發明了衣服,為了讓衣服更方便的穿戴,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逐漸發明了紐扣。很快到了19世紀,工業革命使得生產力和生產技術發生了飛躍的突破,進而誕生了拉鍊。

基於同樣的理由,陸舟相信,掌握鋰空氣電池技術的高等文明,絕對不是一開始便掌握著這項技術。

在它們的文明史上,一定存在著類似於前置科技的東西。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話,鋰硫電池的可能很高。

殘骸一號負極材料中的碳納米小球,雖然和鋰硫電池並沒有直接關聯,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卻存在著一定的啟發

沒有任何技術是一蹴而就的,在應用到鋰空氣電池中之前,類似的空心碳球技術,必定在其它地方得到過發展。

考慮到系統任務的那個提示,直覺告訴陸舟,那些空心碳球或許會成為解決鋰硫電池技術瓶頸的關鍵。

於是,在研討會上,他說出了這個不成的觀點。

至於能不能讓人信服,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研討會結束後,出席會議的人紛紛離場。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