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破系統的曆算法是不是和他所理解的不太一樣?
DEMO聚變反應堆,算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的“五十年計劃”之一。
計劃具體是什麼樣的陸舟不太清楚,等離子體物理畢竟不是什麼熱門方向,他認識的物理學家中,還是以研究理論物理的學者居多。
上次去德國的時候,他記得克利青教授和他提過一句。
據歐盟聚變聯盟所管理的經費,七成左右與ITER計劃相關,三成左右與DEMO項目相關……大概就是這樣的比例。
雖然ITER項目與DEMO項目之間並不衝突,兩者是平行進行的,但稍有常識的人都看得出來,基礎的“可控核聚變”問題若是無法解決,更別提基於可控核聚變技術建造示範反應堆了。
簡而言之,在完成DEMO堆之前,ITER工程中的大大小小的零件必須完成。
能在2025年之前不跳票地把ITER項目搞定,那都得謝天謝地了。
當然,對於這種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系統一如既往地很人化地給他提供了選擇的權力。
在任務要求的最下方,閃爍著兩個可選的按鈕。
【接受/放棄】放棄的意思是整張卡就作廢了吧……
然後,他依然可以從三個隨機任務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進行。
盯著這兩個按鈕,陸舟沉思了很久。
雖然需要面對的選項從三個變成了兩個,但總覺作出選擇的難度,卻是比以前大了兩倍不止。
搖了搖頭,陸舟甩掉了心中的雜念,最終作出了決定,伸手按在了接受的按鈕上。
雖然想要在2025年之前實現著實困難了點,但若是僅僅因為困難就拒絕挑戰,那也未免太不像他的作風了。
可控核聚變是個很有意思的課題,也是人類在通往未來之路上必須得邁過的坎。
就算沒有這個任務,他也會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研究下去。
彷彿是為了慶祝他做出正確的選擇一樣,在他選擇接受的瞬間,這次從全息屏幕上掃過的是淡金的光芒。
【“聚變之光”任務鏈開啟!】任務列表刷新之後,三個普通任務的選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關於聚變之光任務鏈的描述。
除了作為終極目標的“聚變之光”任務鏈本身之外,在任務鏈的下方還列著長長一串的清單。
在這份清單上面,羅列著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前置條件,或者說子任務。
其中有“超導材料”、“量子計算機or更強的傳統超級計算機”這種繞不開的主線,也有類似於“哄騙國家投個一百億”、“哄騙企業再投一百億”、“組建核聚變科研中心”、“在國際足球賽事上完成一百次進球”等等看起來莫名其妙的可選完成的支線任務。
除了最終完成任務鏈之外,無論是主線任務還是支線任務,完成之後都可以獲得可觀的任務獎勵。
看到這一長串的任務清單,陸舟頭皮發麻之餘,心中也是不鬆了一口氣。
階段成果也是有獎勵的。
至少,他不用擔心投了近十年的時間進去,最終的結果卻是顆粒無收……
第440章三十分鐘就在陸舟艱難地做出了選擇的同時,遠在地球另一邊的華國廬陽,一架飛機降落在機場。
從德國螺旋石7—X實驗室訪問回來,盛憲富下了飛機之後,沒有停留,坐車上了環湖大道,一路直奔科學島上的物質科學研究所。
看到火急火燎往研究所裡趕的盛教授,正巧在走廊上的任勇,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什麼事這麼著急?”盛教授會有回答,只說了一句話。
“三十分鐘。”任勇微微愣了下,一開始還沒聽明白他說的是啥,但很快便反應了過來,不敢相信道。
“三十分鐘?他們……還真做到了?”盛教授點了點頭,認真地說道。
“其實最初他們差點失敗了,水冷偏濾器的降溫效果沒有達到預期。但最近發表在PRX上的論文幫了他們一把,通過改進控制方案他們成功減少了第一壁材料的熱負荷。雖然距離30分鐘可能有幾秒的差距,但這些微小的誤差都可以忽略。”仿星器雖然是一個很新穎的研究思路,但對於它真的能否達到理論預期中的效果,學術界依然存在爭議。
因為即便仿星器在設計上能夠比馬克托克更輕鬆地對等離子體進行約束,但長時間脈衝放電造成的過高熱負荷依舊是核聚變工程中的公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