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至於“第一壁包層材料”、“抗中子輻照材料”、“增殖包層中氚提取”、“以及氚滯留”等等這些難度較大的課題,陸舟則是留給了金陵高等研究院,由他本人親自帶隊攻克。
項目啟動之後的第三天。
在STAR仿星器研究所中,陸舟見到了華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派來的工作小組。
負責帶隊的是核工業集團的總工程師王曾光院士,這位老院士已經在核工業領域工作多年,對於裂變式反應堆以及核電發電機組的設計有著豐富的經驗。
雖然在裂變反應堆上積累的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於聚變反應堆,但同樣都是核電,雙方彼此之間還是存在相通之處的。
比如在發電機組的設計上。
關於如何將反應堆產生的熱能轉化成電能,老院士帶來了一張設計草圖。
借鑑了高溫氣冷堆的設計思路,這套裝置同樣也可以被用於核聚變發電上。
不過,在簡單地看了眼這張草圖之後,陸舟便將它放了下來。
“難得做出來這麼先進的技術,繼續燒開水未免有些太費了。”王院士:“但你不可否認的是,燒開水依然是最高效的方式。”陸舟搖了搖頭:“未必。”王院士沒有說話,而是等待著陸舟繼續說下去。
然而,陸舟並沒有沒做任何解釋,只是隨手取過了一張a4紙在桌上攤開,接著拿起了圓珠筆,在上面隨手畫起了草圖。
隨著工程學等級達到了LV4,他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後,終於漸漸體會到了工程學等級所帶來的能力提升效果。
如果說數學等級強化的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字的以及計算能力的話,那麼工程學等級除了提升對工程學知識的
收之外,更進一步強化了將
象的概念具體成可以用語言、圖形、數字等等工具進行描述的能力。
就比如現在。
雖然他並沒有專業地訓練過作圖的能力,僅僅只是閱讀過相關的書籍,但手臂的肌卻像是已經記憶了這些動作一樣,即便是隨手地一筆一劃,也都像尺規作圖那般標準。
看著陸舟畫圖的動作,王院士眯了眯眼睛,瞳孔中閃過了一絲意外的神。
“你還學過機械繪圖?”
“沒有,”淡淡笑了笑,陸舟隨口說道,“可能是研究幾何問題的時候,畫的圖比較多吧。”聽到這個解釋,王院士一臉不相信的表情。
雖然他沒研究過數學問題,但就算用腳想都知道,工程學上的作圖和數學上的作圖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就這嫻的筆畫,沒有個三五年的從業經驗,是不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