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沒錯,”陸舟點了點頭,思索了片刻之後,繼續說道,“最開始我主觀的認為陶瓷材料不適合用於第一壁,因為其散熱能太差,但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這種垂直於界面的熱傳遞能,反而小一點要好。”楊旭:“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鋰中子回收系統,”陸舟笑了笑,繼續說道,“以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導熱能,我們還得考慮在碳纖維複合材料與鋰之間添加一道隔熱層,否則三千度以上的工作溫度,稍有不慎就把我們用來回收中子的鋰層給氣化了。”兩種材料在工作溫度上的差異,可以說是整個反應堆工程中的核心難點之一了。

導熱能太弱了不行,太強了也不好,從這一點來看,碳纖維稍顯得有些過猶不及了。

相比之下,這種新材料在熱學能上的各向異,表現就相當突出了。適當的削弱熱能在垂直截面方向上的傳遞,能給外部冷卻裝置留出足夠的緩衝時間。

至於結構材料的散熱,也可以通過“向結構內部入導熱管,將沿截面方向傳遞的熱量導出”的方法來解決。

雖然對於聚變工程並不瞭解,但陸舟解釋的還算通俗,楊旭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過,雖然熱力學問題基本解決了,但這裡還有個更關鍵的問題……

“抗中子輻照能力呢?這才是最關鍵的吧。”聽到這句話,陸舟嘆了口氣:“你說的對,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雖然這材料各方面來看都還算合適,但抗中子輻照能力……具體行不行還是得試一試才知道。”無論是碳化硅還是石墨烯,其中碳元素和硅元素的原子核還是很穩定的,C—Si共價鍵也遠比金屬鍵穩定。與此同時,兩種材料對於中子束的透過也相當可觀。

然而,理論上是這樣的。

但實際情況下,中子輻照對於材料的破壞並不僅僅只是原子嬗變,和對內部化學鍵的破壞,還有最純粹的物理結構上的破壞。

而後者,靠理論分析基本是沒用的,只有拿到實驗中才能得出結論。

只是麻煩的是……

這玩意兒本沒法試。

楊旭笑容有些苦澀,委婉地說道:“這實驗怕是不太好做。”抗中子輻照能檢測是材料學中最難做的一項,沒有之一。

一般的抗輻照實驗都還好,用α粒子轟擊鈹核便能放出中子。

甚至於可以說,可控聚變堆第一壁材料的研究之所以難以進行,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對材料進行抗輻照測試的設備。

用14MeV的中子不斷轟擊樣品,這樣的實驗設備上哪兒找去?

一般的中子源,本達不到這個量級。

哪怕是去大亞灣,以核裂變核電站的輻照等級,也和聚變反應的輻照等級差了整整兩個數量級!

至於加速器……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