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為未來的殖民活動做資源勘查的準備,更可以去新弗吉尼亞殖民站的“遺址”裡面去逛逛,看看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小艾:【已經成功著陸火星地表!隨時可以啟動!(·A·)ゞ】陸舟點了下頭:“那就現在啟動吧。”小艾:【遵命!(丿·口·)丿】“爬蟲”全地形勘察車的終端是一臺厚重的筆記本電腦,同時配備有半座水箱那麼大的信號發與接收裝著。而那個信號發
與接收裝置,已經被陸舟安裝在了高等研究院樓頂的水箱旁邊,就掩人耳目這點來講,做的還是相當到位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就算有人覺得奇怪,也沒權利調查這裡。
哪怕不看金陵高等研究院在可控聚變、航空航天領域扮演的重要角,就拿空軍、海軍裝備部重點合作研發機構的牌子來說,想要打探這裡的秘密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爬蟲”勘察車的終端已經與小艾的主機連接。
隨著陸舟的命令下達五分鐘之後,與此地相隔數千萬公里的火星上,一座漆黑的稜臺狀金屬箱體發出漏氣的聲音。
緊接著,箱體一側的外殼緩緩開啟,一輛尺寸不到半人高、造型有稜有角的遙控車,滾動著三對半車高的輪胎開了出來,在預設的指令下,著遮天蔽
的沙塵暴,向著地圖中標記的新弗吉尼亞號的遺址駛去。
與此同時,正在地下實驗室的陸舟,先是給自己泡了一杯咖啡,然後走到了實驗桌前坐下,打開了放在桌上的勘察車控制終端。
安靜地等待著通訊應答的倒計時完成,很快隨著信號從數千萬公里之外悠悠飄來,一行行對話框從屏幕中跳出。
【“閃電”逃生艙開啟!】【“爬蟲”喚醒成功!】【終端連線成功!】隨著最後一個對話框的彈出,清晰的畫面很快從屏幕中傳來,陸舟便一邊喝著咖啡,一邊靜靜地看著爬蟲頂著惡劣的氣候前進著。
頂著長達數分鐘的延遲遠程控制這玩意兒顯然是不太現實的,這件小傢伙兒具有簡單的“工具級”智能水平,結合預先設置好的指令,基本上就可以在全程無人控的條件下,完成任務列表中的考察任務。
而坐在控制終端前的人,只需要看著延遲數分鐘乃至十數分鐘發來的訊號,對考察任務中可能出現的“變數”進行修正便可。
事實上,這一工作完全給小艾去做也是可以的,但陸舟還沒有懶到這種程度,更何況他也很好奇,那座凝聚著北美最頂尖人工生物圈技術的生命維持單元,裡面究竟別有怎樣一番
天。
沒有等待很久的時間,生命維持單元的輪廓已經透過漫天的黃沙,映入到了“爬蟲”主攝像頭的視野之中。
看著這座“遺蹟”的慘狀,陸舟回憶起Space-X在官網上公佈的概念圖,不由咋舌為阿瑞斯計劃唏噓了半秒。
當逃生艙發之後,整個生命維持單元基本上已經呈半廢棄的狀態。剩餘的電量大概夠生命維持單元待機一段時間,但這個時間多半不會持續太久。
返回艙在臨走之前會盡可能帶走剩餘的氧氣和甲烷,並且噴的尾焰會灼燒生命維持單元的外殼。
在“爬蟲”穿過外圍的種植區時,陸舟通過側面鏡頭可以清晰觀察到,四面展開的“蔬菜大棚”基本上已經被高溫的氣吹垮了,塑料栽培器皿多半被沙子掩埋。
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了,畢竟早在沙塵暴發生之後的沒幾天,確認這場沙塵暴是全球的之後,殖民者們就已經將這裡的作物全部回收了,整個種植區基本就處在廢置的狀態。
開到了車庫門口,一隻模樣像是觸角似的天線觸在了門上,很快預先載入到生命維持單元中的程序啟動,解鎖了車庫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