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女還有一句常用的臺詞“你讓我如此喜歡上了你,而你卻…”這句話亦有值得推敲之處。讓對方狂熱地愛上自己,男人的確應該負其中的部分責任,卻不是全部。對某人是否喜愛,原本是由自身意識決定的、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對方的責任,因此這種說法並不恰當。
想必看過《旅情》這部在電影史上享有盛譽的電影的人不在少數。影片中,奧黛莉-赫本扮演美國一家公司的女秘書。女主人公利用暑假來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她認識了一名經營古董店的中年男子,兩人雙雙墜入情網。但是好景不長,假期結束後,女主人公不得不踏上歸途。在影片的最後,中年男子捧著白梔子花在站臺上尾隨列車奔跑,女秘書在車中透過車窗含淚回望,兩人的特寫鏡頭
錯穿
,演繹了一出動人的離別場面、催人淚下。
為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散文,我去意大利作了一次專題訪問。我向一名當地船伕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假設你是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如果女主人公無法忘記你,再次回到你身邊要求和你生活在一起,你會怎麼辦?”船伕聳聳肩回答道:“如果這樣的話,反正我沒有提及要結婚之類的事,自然用不著負什麼責任。兩人在一起已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夏天,難道這還不夠嗎?如果沒有遇上我,等待她的只能是一個無聊寂寞的假期;而正因為有了我,彼此才會有如此美好愉快的回憶,這一點我想她也應該明白的。”對這名船伕的話,恐怕有不少男內心抱有同
。不過,
本的男人雖然對此也有共鳴,但在內心某一角落,總還有一絲內疚
吧!
這種本式的
覺,直至今
,在公司之類的組織內仍遺風甚重。同事間談戀愛,倘若男方對結婚一事猶豫不決遲遲不定時,朋友及其他同事們便會催促“你打算讓她怎麼辦?”暗中施加壓力讓男方意識到他有責任承擔義務。
另外還有些女子以這種說法為理由找上司訴苦“我現在和某某在談戀愛,可是…”這種現象之所以時常可見,其原因在於“既然兩人已發生了關係,男方就必須負起責任”這種觀念在本仍非常
深蒂固。
相形之下,將結婚與戀愛視作兩碼事的女人很少。女往往將結婚理解為戀愛發展的必然結果。說得過份一些,自和對方發生關係那一
起,女
便暗自盼望著同這個男人結婚了。
然而男人的愛情則顯得似乎沒有那麼執著。對他們來說戀愛和結婚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戀愛就是戀愛,而不是別的什麼。這種想法的差異或許就是造成男女間磨擦不斷的一個重要因素。
需要申明的是,我們這裡講的戀愛是指男女雙方間認真投入的戀愛,而不是那種在大城市裡演繹的不勝枚舉的愛情遊戲。這一點若事先不說清楚,以後容易導致誤解。
對於戀愛,男希望能忠實於自己的
情,忠實於自己所愛的人,同時又如剛才船伕所說的,不願陷入過深,最理想的是能將它作為美好的回憶一直保持下去。總之,戀愛和結婚是兩碼事,因此結婚時選擇其他女
毫不為怪。
所以當女方要求結婚時,男人們往往會如此辯駁:“我是說過喜歡你,可我沒說過要和你結婚呀!”以此作為脫身之由。
可女並不接受這一套。必要時,她們會去向上司求援,或向朋友們哭訴,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促使願望得以實現。
尤其是在女方懷孕的情況下,男人更是翅難飛,最終會被女方
迫著乖乖就範。
這樣看來,雖然女表面上對戀愛表現得不怎麼主動,實際上與男人相比,在
往中女
往往更為積極地使用著各種手法。
“有人為我撮合相親的事,是不是去看一下”
“我要是去相親的話,你會不會吃醋?”等等,都是女旁敲側擊對方的一種手段。男人若回答說:“那你就去看看吧。”女方必然會
然大怒“好你個沒心肝的”
“原來你本不把我放在心上”於是常常會因此產生一場口角。
為避免這類棘手的問題,男人們往往會從友人那兒聽取意見。對方會這樣忠告“你最好對那個女人謹慎些”或“你要是沒有和她結婚的想法,最好還是適可而止”於是,尚無結婚打算的男人為遠離這樣的麻煩事,就儘量同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子往。因為年輕的女子也同樣渴望享受單身的自由,自然不會急於結婚。
總而言之,越是認真的女,越是容易將戀愛和結婚連在一起,尤其是當她委身對方後。這樣一來,男女雙方很自然地會產生爭執。
進一步考慮為何男人不把戀愛等同結婚的原因,我們會發現這主要源於男女在本質上的差異以及相互間對戀愛認識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