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卷第八十四章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年貞國與西境的番邦爭戰不斷,齒越便是貞國眾多敵國中的一個,只是在後來的征戰當中,入侵貞國的齒越軍被貞軍殺得大敗,貞軍趁勝追擊,一舉攻入齒越國境內,並由邊境一路燒殺搶掠,直接打到齒越的國都,最後*得齒越國王降書、遞順表,向貞國俯首稱臣。齒越投降之後,貞軍便悉數撤回本國,沒有霸佔齒越的一城一鎮,其一是地方太小,當時雄心的貞國還沒將其看在眼裡,其二,別看貞國在其它公國眼中是個野蠻之國,和番邦蠻族差不多,但貞國自己可是自視甚高,不屑去佔齒越這樣未開化的番蠻之地。

對於貞國的‘寬宏大量’,齒越十分,就此與貞國好,而且齒越也真是被貞人打怕了,打心眼裡懼怕貞人,也敬重貞人。

後來,貞國被滅,原本一向安分的齒越又開始蠢蠢yù動,不時出兵進犯邊境,川國無奈,只好在與齒越接壤的白南郡駐紮下一個軍團來守邊。

雖說貞國是被川國所併,但齒越人並不怕川人,對其更無敬畏之意,但身為叛軍的李舒派出使節到了齒越後,卻被齒越人奉為上賓,以國賓之禮待之,齒越的國王亦是親自接見了叛軍使節,聽說原貞國的王族後裔李舒yù光復貞地,向齒越救援,虛伊曼當場做出承諾,願派出三萬jing銳之士援助李舒,只要白南郡歸李舒管轄,齒越以後絕不冒犯。

從齒越順利借來三萬jing銳,讓李舒的實力又得到大副提升。而後,叛軍在白南郡全境四處掃蕩川軍,直接把川國的第十七軍團打出白南郡,*逃到番條郡境內。

一舉攻克白南郡全境,令叛軍上下群情鼓舞,當地的貞人百姓更是紛紛來投,一時間,叛軍的勢頭如ri中天。打得順風順水的李舒信心更足,隨即開始籌備對番條郡的進攻。

在叛軍裡,也不全是貞人,其中還有風人,當初按照唐寅和李舒的約定,風國在叛軍裡是設有監軍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位監軍就是陶元豐,他是靠風國的徵武令起家的,別看年紀不大,才三十出頭,但參與過的征戰太多了,從對寧征戰時就跟隨在唐寅的身邊,可算是身經百戰的‘老將’,這麼多年過去,陶元豐也由當年的無名小卒成長為堂堂的中將軍。

李舒打白南郡的時候,陶元豐是支持他的,而現在李舒要攻打番條郡,陶元豐則表示反對。

番條郡是貞西三郡中守軍數量最多的一郡,本來就駐紮有兩個軍團,現在十七軍團殘部又逃到了番條郡,那裡的兵力已相當於三個軍團。

叛軍是在白南郡把十七軍團打得大敗,但在大大小小的戰鬥當中,十七軍團的傷亡連超過千人的次數都少,看到己方不敵之後,其將士立刻選擇撤退,所以在這麼多場戰敗當中,十七軍團的主力未傷,兵力仍多達八、九萬人。現在,川國的第九、第十一、第十七軍團在番條郡境內聚集一處,叛軍再去攻打番條郡,想取勝已是難上加難。

陶元豐的意見是,己方應繞過番條郡,先取十六軍團駐守的涇谷郡,打下涇谷郡後,己方便可由白南和涇谷二郡同時發兵,一南一北兩面夾擊番條郡,最大限度地分散番條郡境內川軍兵力。

對於陶元豐的建議,李舒還是很重視的,也有認真聽取,但最終還是認為他太多慮了,己方現在是勝勢,氣勢如宏,而川軍現在是敗勢,士氣低落,縱然番條郡境內的川軍兵力眾多,但也不足為懼。

李舒並未採納陶元豐的戰術,堅持己見,毅然發動了對番條郡的全面進攻。

只是在這場戰役當中,叛軍一開始的進攻就受到巨大的阻力,番條郡境內的川軍拼死抵抗,與叛軍展開了血戰。

番條郡一戰,雙方拼殺得異常烈,當真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地步,叛軍是步步緊*,川軍則是寸土不讓,雙方對每一座城邑甚至每一座村鎮的爭奪都投入了重兵。

此戰經歷一個月後,叛軍也僅僅在番條郡境內推進了百餘里。

這時候,叛軍已呈現出疲軟之勢,連續的攻堅戰也讓叛軍打得甚頭疼,恰巧在這個騎虎難下的關鍵時刻,川軍那邊有了打正面決戰的意圖。川國的第九軍團全部、第十一軍團半部、第十七軍團半部合計二十萬的大軍全部聚集在番條郡的望西平原。聽聞消息的李舒認為戰機來了,立刻下令,召回各路出擊的兵馬,合兵一處,趕往望西平原,與川軍主力決一死戰。

川軍早到,在那裡是以逸待勞,而叛軍是長途跋涉而來,又經過連番爭戰,全軍上下身心疲憊,可以說此戰還沒開打,叛軍便已輸了三分。

李舒對此倒是滿不在乎,在他看來,雙方的兵力相當,只此一條就足夠了,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他自信天下還沒有哪支軍隊能在正面打敗貞軍。

此戰,雙方都把全部的主力投入進去,兩邊的人馬皆在二十萬左右,這也是貞地叛軍作亂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鋒,甚至連在番條郡默默無聞的望西平原也因此戰而變得名揚天下。

等到雙方的戰鬥正式展開,望西平原成了名副其實的絞場,雙方針尖對麥芒的軍團會戰讓整個平原都變成了人間地獄。

戰鬥當中,一個兵團的將士都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投入到戰場上,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等一個或幾個時辰過後,抬下來的要麼是屍體,要麼是缺肢斷臂的重傷兵。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