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漢奸難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金軍已迫近汴京城百里之近。

欽宗趙桓已坐立難安,復找來大臣,商量對策。

那宰相白時中、李邦彥見及數十萬金軍不費吹灰之力即已攻破黃河,梁方平、何灌落荒而逃,勤王之師又未到來,京城何以再戰?終極力勸得趙桓暫棄京城,西遷洛陽,待勤王人馬到來再反擊為是。

東宮師保唐恪、耿南仲和趙桓亦師亦友,兩人早以京城為家,不捨棄守;且兩人既為人師,當有教誨之責,故力勸趙桓親征黃河,以阻擋金軍入侵。

趙桓豈有此膽量,直道將做仔細考量。

至於太常少卿李綱則極力爭取守住京城,以逸待勞,打持久戰,必能成功。道:“金軍千里迢迢出征,無無底,決不能持久,我方勝算較大。”白時中冷道:“那且得勢均力敵方成事,如今我軍勤王之師未至,京城軍力單薄,且黃河已結冰,分明是老天示警,何需苦苦應戰?暫時退去,後尋得機會再反擊不遲!”李綱冷道:“宗廟社稷皆在此,怎可捨棄?那豈非背祖叛宗?宋國國都皆保不了,何以安撫天下?且守城和攻城完全不同,調動得宜,以一敵百,我等乃打持久戰,何懼於敵軍多寡?縱使百萬兵,能接觸城面者,永遠只是一兩萬人,有何難守之處?”白時中被說得老臉無光,一時無言以對。

子宰相李邦彥冷道:“要是守不住,你待如何負此責任?”李綱道:“願奉項上人頭一顆!”如此等於以死相諫,李邦彥一時亦難以回應。

趙桓急道:“究竟該採何種對策?”李綱道:“為今之計,只有堅守城池,護佐本,以維宗廟社稷安全,以待勤王之師到來。”趙桓仍在猶豫,然諸臣如聶山(昌)、秦檜、吳、李若水等人乃主戰派,全數支持李綱。

秦檜道:“都城若棄守,將影響大宋國運,得堅守為要。”趙桓已無主見,道:“好吧,既然要守,又該如何守?派誰當主將?”李綱道:“國之重臣以宰相為最高職位,既在京城,當以宰相為主將,如此方能號令眾臣。”白時中斥道:“我乃文官,不懂兵法,竟要我當主將,想害死我麼?”李邦彥道:“對抗金軍豈是兒戲,李少卿玩笑開大了!”李綱如此建議,乃想套住兩人,免得臨陣開溜,道:“相國可以坐鎮,以定軍心,至於戰術可相互研究,如此自可萬無一失。”李邦彥冷道:“你只知死守,難道你不能引兵出征,殺他個片甲不留麼?虧你還曾當過主將!”李綱道:“在下官卑,何來職權主軍事,然若皇上用得了微臣,必定以死相報!”李若水道:“稟皇上,李綱用兵如神,戰術、戰略樣樣通,此時此情,非他主將莫屬,願皇上覆他軍職!”秦檜、吳等人一一附和。

趙桓道:“既然諸卿皆薦李少卿,那便由他當主將,朕立即免你太常少卿一職,改封尚書右丞,總掌京城軍隊,務必將金軍阻擋於外。”李綱登時下跪接旨,從此擺脫以編訂禮樂為職之太常少卿文官,升為掌有兵權之尚書右丞,官位晉升不少。

那白時中、李邦彥實是懼於金軍氣勢浩強,以京城之力恐無法抵擋,然李綱等人又堅決留守,實是玩命,故在退朝後,偷偷尋往耿南仲,知其為東宮保傅,和趙桓相依十餘年,情甚篤,自俱影響力。

白時中道:“金軍傾巢而出,連破數十城,甚至黃河天險皆擋不了,先生應知此刻局面,徒留京城,備增兇險,又何苦讓皇上冒此危險呢?”李邦彥道:“何況黃河結冰,乃警訊,金軍長驅直下,我軍如何抵擋?萬一皇上有個閃失,大宋江山豈非岌岌可危,更無法向太上皇代!先生為何支持李綱力主戰事,那是在冒極大危險,把宋國前程賭注全押上了啊!”耿南仲一向以老資格自居,然卻見李綱、吳等人為後進之士,竟然位高於己,原即暗藏不快,此次會支持李綱,亦是看準李綱將無法打贏金車,如此將貶官受懲,以報私怨,然聽及兩相說得如此繪聲繪影,亦起懼心,道:“金軍當真如此厲害?我總覺以訛傳訛,多少有假。”白時中道:“豈是假的?梁方平、何灌兩軍加起來亦有十餘萬軍,不到一天即被擊破,兩人落荒而逃,至今下落不明,何況若不厲害,童貫怎會事先開溜?”李邦彥道:“童貫最好大喜功,他不但於太原戰敗,且知假國師方虛默於黃河岸戰敗,大勢已去,始逃難,我等何需做困獸之鬥,冒此危險,甚是不值。”耿南仲想及童貫為人,的確好大喜功,他都溜了,看來金軍恐真的難以抵擋,終後悔先前助李綱,道:“既是如此,我勸勸皇上,畢竟冒險不得!”白時中、李邦彥聞言始拜行大禮而退。

耿南仲暗喜,兩丞相皆向自己行大禮,地位提升不少,終熬出頭。想及急事,隨又快速覲見欽宗。

及至延福宮,遇得欽宗,立即說明金軍氣勢如虹,暫時避之為佳,欽宗早有避去之意,聞言說道:“既要朕避去,怎在當朝支持李綱?”耿南仲道:“臣只支持李綱守城,並未支持皇上留京看守。”欽宗道:“對麼?你似支持朕御駕親征!”耿南仲道:“絕無此事,此乃以親征之名,行移都之實,如此既可勵士氣,又可保身,一舉兩得。”欽宗道:“倒是伎倆不少,但總覺不妥,該暫時避開則避開,毋需冉玩此花樣吧?”耿南仲道:“皇上說的極是!”欽宗道:“既要避開,何時啟程最好?”耿南仲道:“越快越好!”欽宗道:“那就明黎明吧!皇上總不能偷偷摸摸趁夜開溜!”耿南仲暗喜。

欽宗當真下令整裝,準備逃離京城。

李綱入朝,準備奏知佈局戰一事,卻見宮前輿駕皆備妥,分明是欽宗出城,李綱無奈問向軍:“爾等願戰,亦或成亡國奴?”能留在京城者,多少忠肝義膽,尤其李綱鎮軍,信心增強不少,眾人皆回答願死守京城,李綱這才尋往欽宗,沉痛奏之:“皇上皆已授命臣下力守京城,何又急於出城避去?如此將動搖軍心,實是不妥。”欽宗道:“金東路軍即已四十餘萬之多,加上西路車,恐達七八十萬,京城兵力恐無以抵擋,何不等勤王之師到來,再尋作戰?朕暫先避去亦無不妥。”李綱道:“既知敵軍數十萬之多,且兵臨城下,皇上貿然出城,金軍遲早得知消息,屆時半路攔劫,皇上又將如何抵擋?”欽宗詫悟:“對啊!朕怎未想及此?看來還是別出城為妙!但李卿可有把握鎮守京城,確保安危?”李綱道:“人頭擔保,確無問題!”欽宗這才下令取消山城。白時中、李邦彥、耿南仲雖再奏言,然欽宗實不敢冒出城之險,表示看看局勢再說。佞臣無奈,只好另尋機會。

欽宗且下詔親征,以提士氣,實則躲在宮中保命,一切由親征行營使李綱坐鎮指揮便是。

李綱雖知欽宗軟弱且反覆無常,但為人臣子,只能鞠躬盡瘁,尤其他乃為大宋江山人民而戰,又怎敢絲毫鬆懈,當即夜督軍,工築堡壘,嚴以待陣。

正月初六,方離太上皇趙佶逃往亳州不及三天,金軍再破南黃河,長驅直入京畿之地。

白時中見無法勸欽宗離京,為保小命,請辭宰相一職,欽宗遂立張邦昌為相,和李邦彥共相輔國。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