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勤王之師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怒不笑斥道:“你們不找,要我等找人?耍詐麼?”錢不貪道:“不錯不錯,陣罩擋,方兄可能較內行,還是你來找尋較佳。”方虛默冷道:“人已往金軍界區,諸位丟,怪不了我們,自己看著辦!”說完掠身而退,卻在附近潛伏,以期能暗中逮住宋兩利。

夜無群一時嗔意難消,終仍往太極雷陣掠去,然闖入不了三十丈,陰陽奔雷不斷轟來,又將其劈得發冒白煙,不得不悻然而退。

宋兩利暗呼好險,看來暫時能逃過一劫。

夜無群冷道:“不信你能躲得了一輩子!”加派重軍看守,以能逮人。

四大護法亦在附近監視。

然宋兩利就是不出,存心打持久戰,畢竟先前剛吃過燒雞,且有美酒在身,足可擋上三天三夜不餓。既已安定,乾脆盤坐入定,開始練起功夫,也好治理最近受盡追擊之傷勢。

夜無群、四大護法耗得大半天,竟未見宋兩利蹤影,不疑惑,難道陣中另有退路?宋兩利早逃了?在無法求證下,終撤回極樂聖王處,尋求解決之道。

極樂聖王傷勢已愈五成,施展攝心魔法較為順暢,然任其搜尋,宋兩利始終未現腦門,聖王不暗歎,宋兩利神通益強大,此時恐非自己所能掌握,以其小小年紀即有此修為,恐是自己一直無法參悟天人之界的最佳解鑰,若能以他當爐鼎煉之,將可大功告成,一時間又不想殺他,道:“不必理他死活,倒是他喜歡容兒,無群可將她如何了?”夜無群目光一閃:“容妹妹與他已無瓜葛,目前正在金殿中享受榮華富貴。”極樂聖王知他動了手腳,然目前不宜節外生枝,道:“好好待她,免得容兒受到痛苦。”夜無群乍喜。聖王並未反對,後自能水到渠成,道:“弟子一向對容妹妹,照顧得無微不至。”極樂聖王道:“那就好!”擺擺手:“下去吧!不只提防陣勢,宋國勤王之師最近亦將到來,得快速處理雙邊戰事。”夜無群受命而退,四大護法則留在四周守護。

沈三杯老想著宋國宮城美酒,錢不貪想著宋國寶藏,可惜宋兩利不在,若以他引導,可能撈得更多。刁採盈則想著宋兩利安危,並暗暗祈禱其能渡過。怒不笑別想著何時能得刁採盈芳心,然對方連正眼不瞧一記,心神鬱悶可想而知。

至於軍師楊樸,在得知金軍作為後,已刻意而不痕跡地避開完顏宗望等人,免得做出手刃宋國子民之事,他已決定此役已了後,將為自己贖罪,否則實愧對夫人,以及列祖列宗。至於兒子三番兩次落難,他雖疼心,卻因兒子早告知有緣龜法王護持,多半有驚無險,在無法救助下,唯只能祈禱一途,期他能躲過一切劫難,安穩過活。

後。

金軍為迫大宋割地議和,終又大規模攻擊,目標正是方虛默所佈之五雷陣缺口。此陣終究非太古轟天雷陣,在聖王相助下,任方虛默嗔嗔斥斥,極力抵擋,終仍破去。李綱不得不調大軍封鎖,終能再擊退金軍。然欽宗趙桓卻已嚇著,竟然準備下詔,命康王趙構和張邦昌為人質,準備議和。

李綱聞得消息,氣憤貪生怕死之徒作祟,立即進京面聖,阻止此事發生。

趙桓多半心虛,說道:“金國兵馬的確太多,我國先議和,待勤王之師到來,再一起圍剿之,豈非妙計?”李綱道:“非也!兩國征戰,最忌認輸示弱,如此一來,軍心大受影響,若想再凝聚士氣,談何容易?何況宋國乃大國,若傳出向金國投降割地,如此一來,後如何能面對西夏、吐番等國?戰事必定頻繁不斷,宋國將一無寧。”趙桓頓悟:“朕倒未考慮此事…,可是若不議和,怎能擋得金軍?此乃權宜之計,消息未必能傳往西夏等國…”李綱道:“好事不張揚,壞事傳千里,宋國鐵定不能求降議和。且金軍三戰全敗,死傷最少七萬人以上,我軍雖有折損,卻也只一兩萬,相差何等天壤,況守城易、攻城難,對方又遠行千里而來,補給不易,只要拖過十天半月,糧草一缺,準是難以持續,屆時勤王之師正可趕來抗敵,局勢立即改觀,皇上實不宜自認弱者。且金軍貪得無厭,莫說千萬金,搜盡全京城,恐也不夠,尤其割地一事,今割三鎮,它再來,豈非要割五鎮、十鎮?照此下去,豈非江山不保?何況三鎮為宋國屏障,若一除去,江山如何能保?”趙桓不知如何以對。

李綱又道:“豈有戰勝國還要割地賠款?傳出去,能面對大宋列祖列宗麼?”趙桓心神一凜,道:“不割了,可是李卿可有把握打勝仗?”李綱道:“目前數戰全勝,皇上儘管放心!”趙桓終決定暫時不再議和,且將詔書收回。李綱始拜謝而去。

然金國聞及宋國不再和談,已惱怒填膺,準備再攻城,極樂聖王傷勢亦復七成,終找得陣區,憑著愚公移山方法,挖掘地面,終又破去南城區之“三界雷”如此南北強攻下,宋國又被嚇得膽顫心驚。

李邦彥等人請奏不斷,直道再不議和,京城將不保。李邦彥且計算兵力,道:“京城只剩七萬軍不到,其他皆是臨時徵召廂軍,以及百姓民兵,全數加起來亦不過十萬兵,且分四城,每城頂多兩萬餘兵,怎堪金軍十數萬兵摧殘?何況民兵全是烏合之眾,只一風吹草動必嚇得逃難在先,怎堪使用?李綱雖強,也只能守一面城,本無法兼顧四城。皇上請及早做決定。”趙桓道:“可是三鎮一除,宋國江山難保…”李邦彥道:“現在不保,已無後可保!”趙桓情緒一時大亂,任何方案几乎無法兩全其美,實讓人頭疼。

張邦昌道:“暫時議和無妨,畢竟我方軍力太過懸殊,全靠江湖術士,無法抵擋多久。”趙桓終同意:“好吧,議和便議和,只要大軍到來,再討回不遲。”當下命令張邦昌和康王趙構當人質,避著李綱,偷偷從南區出城,直接找往金營去了。

康王為徽宗趙佶第九子,乃韋妃所生,年約十八歲,相貌仍算清秀,身軀健朗,得一手好弓,其原是自負甚高,然被派遣當人質,心底總是懼怕一去不回,可是自己又是一國親王,總不能任意下跪或哭泣,有辱國格,故抱定靜觀其變之態,畢竟金國要的是金銀財寶,在未得手前,應不致於大為難自己才對。

兩人甚快被接往關帝爺廟,完顏宗翰、宗望仍坐鎮太師椅上,四大護法左右掠開,夜無群則因督戰未現身,反倒是軍師楊樸,原皆以破陣為由,躲在四周,此時知張邦昌前來,終回到完顏宗望身邊,準備做必要支援。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