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行山下,陳凡與孫悟空正在閒聊,等著那西天取經的陳玄奘。
陳玄奘得唐王賜名三藏,又被獵戶劉伯欽救了命,這才到了五行山。
孫悟空著頭,高聲叫道:“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孫悟空卻也知道了西天取經一事,先是得觀世音點化,又經陳凡之口,知道了一些端倪。
唐三藏聞言,下馬走上前來,轉眼便看到了陳凡,不由施禮道:“三藏見過先生。”唐三藏對於這個送他袈裟與禪杖,指點他西天取經之人,自然記得十分清楚。
陳凡擺了擺手,含笑道:“大師多禮了。”
“師傅,快救我出來吧!”孫悟空卻是等的不耐,雖然等了五百年,事到臨頭,卻是十分急切。
“原來是神猴。”唐三藏看了一眼孫悟空,不由上前一步,問道:“你為何喊我師傅?”唐三藏在劉伯欽家留宿,也聽聞了這五百年前空降的神猴,此時神猴喊自己師傅,卻是覺得十分驚異。
“你可是東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經去的麼?”孫悟空定了定心神,問道。
三藏道:“正是。”悟空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前者有個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勸我再莫行兇,歸依佛法,盡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只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唐三藏卻是個善人,毫不懷疑孫悟空的話,聽到觀音菩薩更是心生嚮往。身為佛門中人,他自然知道觀音大士。
但是聽聞孫悟空說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唐三藏不由看了陳凡一眼,難道此人是觀音菩薩所變?
傳聞觀音菩薩變化萬千,說不得就是如此。
陳凡見唐三藏的摸樣,以他的聰明。心下一轉就猜了個七七八八。不由笑道:“我不是觀音菩薩,不過西天取經一事,確實是觀音大士領瞭如來旨意,才有此事。”說話的同時,陳凡一拍儲物袋,取出一個金卷軸,以神識瞬間刻上了一道佛旨,拋向了唐三藏。
當初觀音大士做了甩手掌櫃之後。卻是什麼都沒有多說,不論是袈裟與禪杖。還是這佛旨,都是出自陳凡之手,如此,卻讓他有些無奈,誰讓他欠人恩情?
三藏接過佛旨,打開一看之後,滿心歡喜道:“阿彌陀佛,原來是我佛如來的旨意。”三藏說著,就朝西方拜了幾拜。
“師傅快救我出來,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孫悟空卻是不耐道。
三藏站起身來,看向了孫悟空,說道:“你雖有此善心,又蒙菩薩教誨,願入沙門,只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得你出?”悟空道:“不用斧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來也。”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來?”那猴道:“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只上出去將帖兒揭起,我就出來了。”三藏聞言,向高山上爬去,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極巔之處,果然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有塊四方大石,石上貼著一封皮,卻是“唵、嘛、呢、叭、彌、吽”六個金字。
三藏近前跪下,朝石頭,看著金字,拜了幾拜,望西禱祝道:“弟子陳玄奘,特奉旨意求經,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證靈山,若無徒弟之分,此輩是個兇頑怪物,哄賺弟子,不成吉慶,便揭不得起。”祝罷,又拜。
拜畢,上前將六個金字輕輕揭下。
只聞得一陣香風,劈手把壓帖兒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監押大聖者。今他的難滿,吾等回見如來,繳此封皮去也。”正是佛門看管孫悟空之人,這五行山將孫悟空壓下之後,經由如來煉製了一件寶貝,才將孫悟空真正的鎮在山下。
如來活了無數年,寶貝卻是不少,比如那金箍與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