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薛立山想要去提醒譚浩一下太子殿下到了,但是卻被朱厚照給阻止了,朱厚照想要看一下這個譚浩到底是在畫著什麼東西,說不定又是一件還沒有出現在世上的東西呢。
而被鎖在牢房裡面的譚浩此時正在聚會神的把自己剛剛想起來的一件東西畫出來,就連朱厚照他們一行人正在外面注視著自己都沒有絲毫的察覺。
被扒光了所有草蓆的空地上,譚浩一隻手拿著一塊白的小石塊,而另一隻手則在地上不斷的比劃著。
最先出現在地上的是一個和譚浩自己發明的那把燧發槍很相像的槍把,只不過形狀由原來的直線型變成了彎曲的形狀。而之後譚浩手裡拿著那個小石塊從槍把的兩邊分別向外面延伸出來了兩直直的白線,長度很長大概有六百多毫米左右,畫完槍管之後譚浩便又一次返回了後面把整個槍身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工,一番努力下來整隻槍顯得更加的
真了。
朱厚照看了之後覺這個就像是把譚浩的那把燧發槍給加長了,長度由原來的二百多毫米變成了現在大明的鐵血軍常用的火槍五六百多毫米的樣子。看來他更加考慮槍支的實用
了,看著那一隻已經成型的槍支的圖案朱厚照在心裡想著。不過同時朱厚照也更加堅定了一定要把譚浩就出來為大明所用的想法,這麼一個天才要是殺了就實在是太可惜了,在沒有任何人提點的情況下他能夠自己想想並製造出來燧發槍,並且這才短短的幾天時間他便已經主動的開始摸索槍支的實用
了,從這一點來看他的確是在槍支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
而把整個槍支的圖案畫的更加真了之後譚浩卻並沒有就此停下來,而是繼續的畫了起來。只見他在槍管的上面又畫上了一個一個圓形額孔
,最開始朱厚照還以為他是要畫瞄準儀呢,但是當朱厚照看到譚浩在那個新畫出來的孔
上面又延伸出來了一個長長的刀片形狀的東西的時候朱厚照失聲的叫了出來:“刺刀!”如果朱厚照,沒有看錯的話剛才譚浩畫的那一個便是刺刀了,這一下子便又使得譚浩在朱厚照心中的地位直線上升,朱厚照怎麼也沒有人想到譚浩竟然能夠想到在火槍上面安裝刺刀的想法,這,朱厚照
覺他實在是就是為了火槍而生的。
在火槍的發展史上刺刀的出現是一個具有里程碑式的時刻。在刺刀出現之前火槍兵只能作為一支遠程攻擊的部隊而存在,就像弓箭手一樣,他們都是遠攻的。然而實際上火槍兵的地位在這個時候還不如弓箭手呢,首先從程和殺上力上來說這個時候的火槍和弓箭差不多。這就導致了火槍面對弓箭手沒有太多的優勢。為什麼在大明火槍的普及遠遠比不上弓箭,就是因為火槍的威力在現在和弓箭基本上就是不相上下的。
但是事實上火槍在實際應用之中還不如弓箭手呢,首先弓箭手一般只需要一個人便可以縱弓箭了,但是現在的火槍卻需要三個人才行,這邊大大的增加了人力的成本。而且火槍還非常受天氣的影響,一到下雨天還處在火繩槍階段的火槍便全成了廢鐵了,而弓箭雖然因為雨水適時地威力有所下降但是卻不會完全成為廢鐵。
這還不是最本的,就目前來說火槍兵不如弓箭手最
本的原因便是火槍兵沒法近戰。弓箭攜帶方面的特
使得弓箭手一般既可以作為遠程攻擊的奪命殺神也可以變身為近戰惡煞。但是火槍兵便不可以了,由於火槍的體型的原因造成火槍攜帶不方便,所以火槍兵在近戰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無能為力,拿著火槍揮刀不方便,但是也總不能把火槍扔了吧,所以一般情況下在大明火槍兵是不參與近戰的。至於他們身上攜帶的刀具等也是為彈盡糧絕和兵敗被圍的情況準備的,到時候火槍不能用了總得有個反抗的武器不是。
成祖當年之所以專門設置了一個神機營這樣的火器化部隊看重的不是火器現在的威力而是火器的前途,作為在兵馬上面長大的成祖皇帝對於火槍這種熱兵器的前途非常明白,他知道火槍隨著不斷的發展早晚會成為一大利器所以非常有遠見的專門成立了這一隻神機營。
當年成祖朱棣預想的也沒有錯,火槍是經過數百年的不斷髮展逐漸的取代了冷兵器不過可惜的是明朝沒能夠一直存在下去,結果到了極力遏制火器發展的清朝,中國也就只能在火器上面和別人越行越遠了。
火槍兵的弱勢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由於他的不利於近戰,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自從火槍兵開始出現之後人們便子啊不斷的尋找著解決的辦法。
從十三世紀中葉的時候中國發明的火槍一直到十五世紀中葉的時候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刺刀的原型,這中間整整過去了兩百多年的時間。也是在明朝在十五世紀中葉的時候中國人發明了刺刀的原型。當時的刺刀的形狀還不能稱之為刺刀,而更應該稱之為矛頭。也就是把長槍兵所用的長槍之上的矛頭給安裝在了火槍之上。
這在現在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一步,但是其中卻滲透著無數人不知道多少歲月的不知疲倦的探索。
當時把這個矛頭安裝在火槍上面也是為了解決火槍兵不利於近戰的的問題,只不過雖然當時的人們跨出了刺刀產生的這第一步,但是無奈當時的人的想法還不夠大膽沒能夠在大膽一點直接把軍刀給安裝在火槍手,要不然刺刀恐怕早就成型了。
矛頭的安裝雖然提升了一點火槍兵的戰鬥力,畢竟矛頭也是會刺死人的。但從本上來說它的作用不大。
一方面矛頭在鋒利程度上它比不上刀槍,所以在對方身穿鎧甲的時候矛頭的作用便要大打折扣了。另一方面矛頭的進攻方式也不利於近身殺敵,矛頭在使用的時候只能刺或者挑,矛頭的個頭和形狀讓它的威力大打折扣,所以它比著大刀的砍和劈有著很大的弱勢,畢竟在明朝的時候長槍兵就已經沒落了,戰場基本上都是大刀的天下了。而這種矛頭還有另一個不方便便是不牢固,萬一在戰的是掉了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種種原因使得在火槍上面加上一個矛頭的作法並沒有太過普及。不過儘管如此但是不可否認的刺刀的始祖仍然是中國人。因為中國最早提出了刺刀的概念,並且也是最早製作出刺刀的往原型的。只不過很可惜的是由於清朝對於熱火器的不重視使得使得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遠遠落後於了西方。而刺刀的真正成型也是在西方完成的。
在中國把矛頭用在火槍上大約一百年之後西方也開始出現了把長槍兵所使用的矛頭安裝的火槍上的作法。只不過他們和中國的情況一樣,並不能從本上解決問題,在當時即便是安裝了矛頭的火槍兵的身邊也需要一直跟著一個長槍兵在身邊保護著以防止火槍手戰死在疆場上面。一個火槍兵的培養難度可是遠遠大於其他兵種的士兵的培養的,要是讓火槍兵死在了戰場上便有點可惜了。而在大明一個火槍手後面跟著的兩個人恐怕一方面是為了相互協作完成整個火槍的發
過程,另一方面也不乏讓後面兩人保護火槍兵的意味在裡面。
刺刀的真正成型開始於十七世紀中葉的時候,當時的法國人第一次把長約一英尺的尖刀安裝在了火槍上面。這便是刺刀的真正形成了,這種方法的應用開始讓保護火槍手的長槍兵開始退出歷史舞臺。只不過當時他們使用的這種方法也不是很好,因為他們是直接把尖刀在槍口裡面來使用的,這不但大大的影響了火槍的
確度等,極度不牢固的固定方式也讓火槍兵在戰場上失誤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