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屬國之爭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禮議也使得內閣首輔楊廷和與明世宗朱厚熜兩人形同陌路。最終楊廷和被削官為民,而他的兒子大明四大才子之一的楊慎也因此被牽連不但終生不得志還得處處小心不能犯錯。而且這場爭鬥更中斷了楊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後推行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世宗漸腐化,大肆興建、信方士、尊崇道教,又好長生不老之術,此後明朝政治風氣愈發頹廢。議禮派“以片言至通顯”因合皇帝而從下級官員升至首輔、六卿,使朝廷官員看到奉君主帶來的好處,嘉靖十七年後,內閣14個輔臣中,如徐階、顧鼎臣、嚴訥、夏言、郭樸、嚴嵩、袁煒、高拱,李芳等,有9人是通過撰寫青詞起家的。從此明朝官員中諂媚阿上之風盛行,政治風氣益敗壞。

內閣首輔楊延和在武宗時期李東陽隱退之後獨自支撐著大明的江山十幾年,那十幾年裡武宗不問政事,基本上都是楊延和一個人在獨木支撐著,可以說在武宗時期皇帝不問世事的時候大明沒有出現不可收拾的亂子靠的都是楊延和。嘉靖皇帝把楊延和貶職產生的損失不亞於當年的三楊內閣少了一人。人家辛辛苦苦十幾年支撐了大明江山,最後因為嘉靖皇帝一句話被變為民了,而後代更是受盡打壓,這對當時人的工作的積極可是極大的打擊。

而這件事情的影響還不僅於此,大禮議之爭對歷史發展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嘉靖皇帝以旁支小宗入繼大統。內心深處實際上隱藏著難言的自卑和不安。楊廷和等人的“繼嗣”論縈繞在他的心頭,必須制服群臣才能樹立嚴威。自卑心理轉化為剛愎、猜忌、橫暴、獨斷,處處標新立異,時時戒備群臣。千方百計樹立威權。

經過大禮議,嘉靖皇帝朱厚璁在理論和禮儀上終於為自己樹立了正統地位;在權力上終於獨攬乾綱,威懾群臣。除強化了皇權外,還產生了許多其他嚴重後果。由於朝野上下都把主要力集中於議禮,因此干擾、衝擊、擾亂了政治、經濟的進步改革;由於只要順著嘉靖皇帝的意願議禮有功,便可飛黃騰達,甚至一躍而為巨卿宰輔,因此釀成諂媚之風;由於議禮兩派黨同伐異。勢不兩立,因此釀成黨爭之風。所有這一切都加重了朝政的腐敗,因此史家說“吏治繁偽,兵政窳(窳。瘦弱;懶惰)惰,民力虛耗,亦由是始。”

,“大禮義”之爭對大明的危害不可謂不大,但是要深究這件事情的跟頭的話,還是要歸到孝宗皇帝與張氏那裡。有“大禮儀”之爭是因為有嘉靖皇帝。而之所以有嘉靖皇帝是因為正德皇帝沒有子嗣以及兄弟,而正德沒有兄弟是因為孝宗只有張氏這一個妃子。從歷史上孝宗和張氏有過兩個皇子、一個公主來看憲宗不存在生育的問題(其中一個皇子和那個公主都夭折了。)。也就是說孝宗只有朱厚照這麼一個皇子的本原因就是因為後宮裡面只有張氏一個妃子。這便是一個巨大的癥結了。

當然這個觀點現代人大都不贊同,因為現代人處處以民主、自由自居,在他們看來這種結論是和民主自由相不符的。他們認為這是人家的自由,他們認為把責任推給一個女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咱要說的是既然處處講究男女平等,那為什麼出了事都是男人佔大部分的責任。

就像有人對那些貪官的老婆或者子女施加懲罰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人反對一樣。他們會說貪汙那時那個貪官的自己的事,和這些人沒有關係,但是他們為什麼不說那些貪官的家屬一直享受著貪官為他們帶來的權力以及金錢的便利。該享受的享受過了,難道一句事情不是他們乾的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嗎?

像古代夷三族、誅九族的這些罪行,雖然很殘忍,但是人家當初制定的時候絕對考慮了主犯的家屬們從他那裡獲利的情況。一般被處於這些刑罰的都是那些造反或者大臣的家人,一個造反的人或者一個大臣會為自己家人以及親戚們帶來多少利益,他們又會產生多大危害,難道他們那些獲利的親屬們不應該受到一點懲罰嗎,即便是殺了太嚴厲,那也應該有一點其他的懲罰。

當然這又說遠了,還是得接著說孝宗以及張氏的事情,孝宗只有一個妃子的真正原因孝宗畢竟沒有親自說過,但是從哪些指責張氏的奏摺裡面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也是有著張氏的阻攔的,畢竟沒有一個人願意分享自己的權勢,特別是對於後宮的人來說,女人越少,她們不失勢的可能越大。

在大臣的眼裡面,張氏作為皇后,享受了皇后這個身份帶來的權勢以及尊貴,那麼她也必須盡她的義務,誕下龍子,一個肯定不行,不保險。而既然張氏沒有能力在誕下龍子了她就應該主動的讓孝宗多納幾個妃子以保證國家的繼承人不出問題,要不然你這些權勢白白享受的啊,但是偏偏張氏沒有這麼做。

所以嗎,從孝宗即位之後便開始有人對張氏不滿,而過了幾年之後大臣們看到孝宗還是隻有一個妃子之後更是不滿了,從那個時候指責張氏的奏摺以及文人的文章便沒有斷絕過。即便是後來有了朱厚照之後也只是消停了一段時間而已,一方面在明代不說普通之家了,就是皇室皇子夭折也是常見了,所以只有朱厚照一個皇子本就不行,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沒了。而且也不能夠保證朱厚照一定能夠成為明君,萬一是昏君怎麼辦,那不是沒得選了。

而歷史上皇后張氏以及張氏家族悽慘的下場也和這不無關係。嘉靖皇帝不是張氏的後代。肯定不會待她多好了,而大臣們也大都對她不滿,在嘉靖皇帝迫害她的時候也沒人幫她。…,而就是孝宗皇帝面對這些指責也是隻能選擇無視而不敢把那些指責的人怎麼樣,一方面孝宗是一個太過柔和的君主。而另一方面孝宗也知道這件事錯的在自己以及張氏。

歷史上關於張氏的指責自始至終都沒有消失過,只不過這一世嗎,因為現在的朱厚照已經被靈魂掉包了,比著歷史上的朱厚照要好得多了,就目前來看已經是頗具明君的樣子了,所以這兩年隨著朱厚照越來越優秀,指責張氏的聲音才小了一點。因為相當大的一部分人認為既然你生了一個好的繼承人,那也算是彌補了一點過錯了。

其實對於現在的朱厚照來說要不是因為自己就是張氏的兒子。自己也會指責張氏的,畢竟這是從國家的大局出發的。只不過這一世嗎,因為自己取代了那個真的朱厚照的位置,所以自己這個掉包的。就不得不說一些維護自己母親的話了,要是朱厚照也跟著指責的話到時候絕對有人說他不孝。

(其實說這麼多隻是為了說明關於皇帝多妃子或者多子嗣的必要。可能有人會說將了這麼多知只是為了說明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但是我要說的是當年人家嘉靖皇帝大禮儀之爭的核心問題便是自己父親的諡號的問題,多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啊,就是一個死人的名號問題。這看起來也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爭論。但是人家當年愣是在全國爭論了數年之久。所以說嘛,有些問題看似簡單,但是說起來也是麻煩的。)所以嘛,正是因為有了張氏這個例子在前面放著。紫嫣和冬雪兩人常年在張氏身邊怎麼會不知道張氏面臨著多大的壓力呢,紫嫣自問要是自己也像張氏這樣的話。到時候那些忍不了的大臣絕對會宮把自己廢了的,一個張氏已經讓他們忍得夠忍了。要是再來一個,大臣們絕對是不會輕易了事。

為什麼當年紫嫣是和冬雪一起被立為太子妃子的,這不就是為了緩解一些大臣們的不滿嗎。雖然朝堂之上也是分為多個派系,但是有一些問題上他們觀點還是很統一的。

所以嘛,紫嫣現在必須得在外面樹立一個賢淑良德的樣子,大臣們滿意了自己才能過的安穩不是。而冬雪嗎,因為自己出身的原因,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事實上她的位置比著紫嫣還不穩固,畢竟紫嫣後面還有一個楊家,而人家父親楊延和將來也是權勢滔天的人物,但是冬雪嗎就沒有一個強大的家族後盾了,要是真的犯了什麼錯誤了,倒時候連個求情的人都不好找。

而朱厚照看到林婉悅和冬雪、紫嫣他們在一起還好的,也就舒心了,只要後宮不亂就行,朱厚照主要還是受現代的思想影響比較大,比較在乎身邊人的觀點,要是其他的古代帝王有誰在乎這些了,獨斷專行、肆無忌憚的多了。

由於林婉悅還沒有正式的背納為妃子,所以當天晚上朱厚照只能派人把他重新送回了悅來酒樓裡面。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