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孝宗退位太子登基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起這些慨,朱厚照開始預想一下以後的施政方針,這個時候的大明有著自己父皇孝宗皇帝給自己打下的良好的底子,想要壯大大明是很容易的,但是卻又為改造大明增添了幾分難度。

俗話說大亂大治、大破大立。其實對於那些真正的改革派來說他們最喜歡的局面就是天下大亂之後的局面。因為天下的動亂會將整個社會原有的社會秩序以及各種勢力進行一次大的洗牌,在這一過程之中大多數的勢力都將會削弱乃至消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施政者便可以隨心所的按照自己的計劃來改造整個國家了。因為這個時候反對勢力經過打擊之後是最虛弱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在每個王朝的建國初期很容易實施改革,而到了中期或者之後一般改革都會十分的困難而且往往以失敗告終的原因了。

就像新中國時期一樣。那個時候看似一窮二白,但是卻恰恰減少了改革的難度,在長達四十年的動亂之中,整個舊中國的保守勢力以及阻礙改革的勢力以及極近消亡殆盡了。那個時候的新中國就像一張白紙一樣。施政者想怎麼樣往上面畫都可以,因為反對者以及在之前消亡殆盡了。

現在的朱厚照即將實施的改革其實就和後世的那場“改革開放”一樣“改革開放”為什麼能夠實行,就是因為國內長時間的動亂導致大多數人已經對當時的情況不滿了,反對者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整個社會都要求來一場變革。但是現在的朱厚照面臨的情況卻恰恰想法,經過孝宗皇帝的中興,整個大明朝富足安康,人在這種情況下最希望的就是保持現狀好讓這種局面能夠一直延續下去。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反對變革。一方面是現在的局面很好沒有變革的必要,另一方面就是對變革後的未來到看不到希望以及好處。

朱厚照時常想著要是讓自己再早二十年就好了。那個時候整個天下剛好經歷了成化年間長時間的**與動亂不堪的局面,那個時候支持改革的人可能多一點。

必須得讓天下人看到改革的好處才行。朱厚照想著。一旦自己即位之後實施什麼改革的措施,到時候肯定是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堂之上大部分的人都會反對,即便是那些投靠自己的官員也會反對。這不是是不是自己人的關係,這是大部分官員出於穩定的考慮,這個國家不但是皇室的更是天下人的。就像宋朝神宗“改制”一樣,反對的不乏曾經支持他的人。論起敢為了天下和皇帝作為的人最多的就是明朝。朱厚照現在就可以想象到以後整個朝堂之上反對的聲音一片一片的樣子了。

依靠皇權強硬通過改革肯定是行不通的,雖然皇權很厲害,但是離開了文武百官皇權也就失去了作用了。所以為了繼續實施自己的改革,朱厚照絕得自己必須得先找幾方面能夠讓大家看到好處的方面作為試驗。

“照了,在想什麼呢?”正在朱厚照凝思之際,一旁響起了孝宗的聲音。這幾個月來孝宗皇帝一直居住在坤寧宮裡面,就是為了讓張氏就近照顧。而今天的登基儀式同樣也是孝宗的退位儀式,所以孝宗也不得不從坤寧宮那裡出來準備一下。

朱厚照扭頭看到了臉上喜悅、放鬆、不捨以及惆悵的表情。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孝宗絕對是累得不輕,在勤政上孝宗絕對是比著什麼被某些無知的人稱讚的康熙要勤勞的多了,要不然歷史上也不會被累死了。至於歷史上有人說的被人害死的觀點。這種觀點不止伴隨著孝宗一人,歷史上伴隨著這個觀點去世的皇帝不計其數,因為中國從來就不缺少陰謀家與造謠家的,其實這種事情只要正常點的人用正常的思維看就知道大部分都是假的。皇帝哪有那麼容易害的。

現在自己終於可以把這一身的重擔放下了。孝宗如何能不到喜悅與放鬆呢。但是同時孝宗做了二十年的皇帝親眼看著這個大帝國在自己的手中一點一點的恢復他往的風采,那種成就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到的,這個國家就像孝宗的孩子一樣,但是從今天自己就要把他給別人了,所以孝宗如何能不到不捨。…,“父皇,照兒在想以後怎麼施政呢。”朱厚照輕鬆地回答道。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啊,所以照兒,以後一定要多聽那些大臣的。現在內閣的兩位閣老還有幾位尚都是父皇經過心挑選的治世能臣,到時候只要照兒能夠多聽一聽這些人的意見就不成問題了。還有劉閣老,現在父皇還想著他呢。”

“嗯,放心。父皇,照兒到時候一定虛心向幾位大臣請教。”

“皇上,殿下,時辰到了。”這個時候劉瑾和王嶽兩人一同走進來像孝宗和朱厚照請安道。王嶽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今天的儀式還得他和禮部尚張生兩人共同主持才能完成。

﹋﹋在外面司設監、欽天監、尚寶司、教坊司等負責登基大典的各個司監也已經準備完畢,天壇、先農壇以及太廟也都已經準備完好。就是皇宮外面也已經有大批的民眾被組織了起來就等著到時候宣佈禮成的時候好大肆慶祝的。

孝宗在前朱厚照在後,兩人坐上龍輦一起出了乾清宮。

登基的儀式十分的複雜,孝宗和朱厚照兩人先是在禮部的官員的帶領下來到了天壇來祭天,然後又去了先農壇。又去太廟。這一番祭拜天地、祖先的儀式下來,朱厚照光是跪下磕頭都不下三十次。這個儀式可真是夠複雜的,估計放到現在一定被人批評。現代人都是能簡單就簡單但卻殊不知這樣卻把古代的一些禮儀越來越得沒有一絲的莊重。

祭拜完天地以及祖先之後,按照以往這個時候就是該新皇在老皇帝的靈位前哭訴的時候了,不過這個時候嗎,朱厚照當然不敢哭了,現在是孝宗皇帝宣佈退位的時候。

早就等在**前的官員都身著朝服,在“洪臚寺”官員的引導下,他們經過金水橋進入紫城。但這時他們還不能進入“奉天殿”因為孝宗和朱厚照現在還在奉天門上做禱告,所以,大臣們只能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以“文東武西”的方式文武百官們分別跪在御道的兩側,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朱厚照和孝宗兩人和各路神仙溝通完畢呢。

朱厚照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無神論者,即便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這種無法理解的重生的事情,朱厚照還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所以朱厚照看著孝宗一臉莊重的跪在那裡認真的和天地百神們溝通,他也不知孝宗倒地成功了沒有,不過估計是沒有成功的。看到有人向自己這裡看過來,朱厚照趕緊學著孝宗的樣子擺出一臉莊重嚴肅的表情同時最裡面還唸唸有詞的樣子,雖然咱是無神論者,但是這個時候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

過了一會,朱厚照看到孝宗估計是和滿天神佛溝通的差不多了站起來之後也就跟著站起來了。看來一年朱厚照孝宗無奈的笑了一下,然後就從“奉天門”上下來,在在“洪臚寺”官員的引導下直接去了“奉天殿”就座,孝宗坐在屬於自己的龍椅上,而朱厚照則站在一旁。文武百官這個時候全都蜂擁而入想著上面的孝宗三呼萬歲。

然後等文武百官們站好了之後,孝宗開始發言了,先說自己艱難即位的事情,然後說了開始的時候自己面臨的困境以及自己和眾位臣子一起為國勞的一點一滴,最後在說了一下現在大明的昌盛。在這裡站著的都是和孝宗共事了多年的老臣子,所以孝宗一番話說下來可是在那些臣子之間引起了共鳴了,期間有不少的老臣子都直接傷的苦了,孝宗這一退就就代表著他們這一代的大臣開始走向衰竭了。

等大臣們都抹淚的差不多了,孝宗讓王嶽宣讀了自己的退位詔。然後在文武百官再一次的萬歲聲中孝宗在王嶽的攙扶之下離開了奉天殿。

孝宗一走,這裡的主角就成了朱厚照了。朱厚照鎮定的走上那座龍椅,然後在群臣的注視之下讓一旁的劉瑾宣讀了自己的即位詔。

等劉瑾全都完畢之後文武百官再次跪下三呼萬歲,然後朱厚照說“平身”之後群臣起來謝恩,至此,整個登基大典正式結束。朱厚照正式接替孝宗成為了大明的統治者。

屬於朱厚照以及大明的時代從這一刻起正式來臨。(…)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