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天晚上經過巴圖蒙克修改的南下策略在蒙古聯軍當中獲得了壓倒的通過,至此經過了諸多變故之後蒙古大軍南下的真正策略終於固定了下來。
聯軍開拔南下北直隸的時間定在了兩天之後,主要是因為阿喇哈青森剛剛率領著三十五萬大軍到了亦集乃,巴圖蒙克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在亦集乃休息了十天左右了,當然是什麼時候都可以開拔了,但是瓦剌的大軍就不得不再次休息一下了,這一次一旦開拔南下北直隸在戰爭決出勝負之前兩邊的聯軍便不會再有休息的時間了。
所以在大軍開拔之前必須得讓所有的軍隊完全恢復了實力才行,阿喇哈青森的大軍剛剛經歷了在天北的諸多事情,雖然之前也休息了兩天,但是軍隊的實力卻還沒有恢復到最好的狀態,特別是軍隊的士氣更是需要提升。
而且正好趁著這最後休息的兩天,巴圖蒙克找上阿喇哈青森開始和對方商量其了到時候兩軍之間如何協同作戰以及物資、糧草押運的事情來了。
不過就在兩人呆在亦集乃坐著最後的準備的時候,在蒙古草原之上卻率先發生了血風腥雨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的主角便是大明大同副總兵鄭萼、亦卜剌和莫、亦思馬因四人。
亦卜剌、亦思馬因和莫三人作為最先投靠大明的一批蒙古部落首領,誰也沒有想到才短短的三年時間他們的命運便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亦卜剌下定決心死心塌地的跟隨大明。而亦思馬因和莫
兩人卻已經公開背叛了大明瞭。其實不但外人想不到事情會變化的這麼快,就連身為當事人的三人也絕對想不到會有這麼一天,而且這一天還來的這麼快。
對於亦思馬因和莫,朱厚照早就想殺了他們了,不管如何被人揹叛都不是一件兩人高興的起來的事情,如果是在平時的話或許朱厚照還不至於這麼生氣,但是現在確實韃靼和瓦剌聯軍五十五萬南下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亦思馬因和莫
的背叛無疑是火上澆油,往大明的傷口之上又撒了一把鹽。
先不說亦思馬因和莫兩人的實力如何,單單他們兩人在這個時候背叛大明所產生的連鎖相應和帶動效應便對大明大大的不利。而且如果算上亦思馬因和莫
的實力的話,大明面臨的情況更加的糟糕。
此時韃靼和瓦剌一共聯軍五十五萬,不但敵軍數量眾多,是大明有史以來面臨的敵軍數量最多的時候。而且這些還都是騎兵,如果被蒙古大軍攻破了長城了,到時候整個北方大地都很難找到可以抵擋蒙古大軍的力量。
五十五萬韃靼和瓦剌兩軍就已經足夠讓朱厚照煩惱的了,在這個時候再加上亦思馬因和莫兩人部落之中的軍隊,情況更加的危機。
莫和亦思馬因兩人手下的部落都是漠南蒙古之中少有的大部落,雖然比不上巴圖蒙克麾下的黃金家族後裔組成的直系部落,但是此時兩人聯起手來如果傾盡所有的話絕對能夠湊出來十萬大軍。
韃靼和瓦剌的五十五萬大軍朱厚照都還不知道如何去消滅了,再加上兩人的十萬大軍,到時候六十五萬大軍,朱厚照都有種戰略後撤的想法了。
所以。此戰蒙古,朱厚照首先要做的、最急切要做的其實還並不是抵擋和直接消滅瓦剌和韃靼的聯軍,反而是要消滅了亦思馬因和莫這兩個反骨仔了。…,巴圖蒙克和阿喇哈青森此時兵強馬壯,對大明有極其的警惕,能夠抵擋住對方的直接進攻朱厚照都不再奢求其他的了,至於消滅對方還是以後再說吧。反而是消滅亦思馬因和莫
則更加管用、更加實際也更加容易成功一些。
之前亦思馬因和莫兩人都在京城當中,想要消滅兩人,最為省力的辦法當然是直接在京城當中就殺了兩人了,這樣沒了兩人,事情不就一了百了了。
不過雖然這個辦法最為省事了。但是朱厚照卻不敢這樣做了,原因就在於盛名所累了。
大明是什麼?那可是天朝上國,那可是禮儀之邦,那可是數千年傳承的文明社會,儒家學說影響著這裡的每一個人。
中華大地幾千年前便有了兩軍戰不斬來使的說法了。就更別說此時漢家學說達到鼎盛的的大明瞭,朱厚照來自後世身後利己主義以及現實主義所影響對於那些名聲什麼的當然不是特別的在乎了。所以他心中一直都是傾向於直接在京城當中就殺了亦思馬因和莫
的了。
至於到時候會不會因為此時而影響到自己以及大明的名聲,這在朱厚照看來都是其次的,他堅信實力決定一切,只要大明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便沒有人敢指責大明的不是。
有了這樣的想法朱厚照當然會去嘗試一下了,不過當朱厚照還沒有付諸以行動的時候便不得不放棄了這種想法了。
原因就是在於朱厚照和朝中的幾個最重要的大臣商量這件事情的時候竟然遭到了所有人的一直反對,不管朱厚照怎麼說,李東陽、馬文升他們都是絕不鬆口,一直以什麼大明是禮儀之邦為藉口告誡朱厚照不可以做出來這種被天下人鄙夷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