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糧老大袁克承手裡拿著中院的傳票,環視了一圈下屬們,把傳票丟在辦公室上,說道:“給我估算一下,如果我們敗訴,王平那小子能收走我們多少錢?”袁克承並沒有打算去應訴,也自然並沒有心情賠償什麼專利費,他只想瞭解一下假設需要賠償的話,到底需要支付多少錢。
在他的面前,是中糧的法律人員,財務會計,還有市場部的經理。
大家大氣都不敢出,開始頭接耳的議論,計算。
這個賠償,涉及到法律知識,涉及到糧食價格,涉及到糧食的豐收情況,涉及到賠償金額的標準,還有被罰款的溢價部分!
半個小時後,袁克承不耐煩了:“我只需要了解一下大概的金額。”下屬們更加緊張的計算,最後,答案出來了,到了新的行政人員簡玉的手裡,不等簡玉念稿子,袁克承拿過數據表,看了一眼說道:“這麼多?一千多萬?”他的目光掃了一眼下屬們“你們的腦子都壞掉了吧!”
“袁總,還有第二個計算方法。”法律部的經理凌達說道。
“兩種計算方法?”袁克承翻到下一頁,看見了最後的結果數字“三十萬。”他抬起頭“你們都瘋了麼?竟然會相差這麼多?”
“第一種計算方式,是計算的五年的糧食產量,產量越多,罰款就會越高,所以加起來,就是上千萬的賠償。第二種計算方式,就是過去的多年使用再生稻技術的事情不計算,一是幾年前還沒有出臺專利法,可以免責;第二是去年才出臺專利法,我們也並不知道再生稻專利被王平申請了,以前都一直在用,突然被申請了,我們不知情,也就情有可原,非惡意使用專利謀利,所以法院可以由此給予我們免責。全國各地都在免費使用再生稻技術,這是事實!”
“因為王平從今年提出了專利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已經知情了,據相關的法律,我們給良美的再生稻專利使用費三十萬,付了這筆錢,我們今後使用再生稻技術就是合理合法的,而且不受年限的限制了。”
“單是付技術專利費就要這麼多錢?”袁克承覺身子發熱。三十萬的專利費,也太多了吧,難怪王平請了個外國律師來搞事,這錢,來得太輕鬆了。
“袁總,我們中糧利用的再生稻種子技術一年銷售十幾個省,年盈利在三千萬以上,按照百分之三的專利費,也接近一百萬的費用支出,三十萬的專利費,已經很便宜了,不過是百分之一盈利佔比,而且是一次購買得專利使用權利,一勞永逸。”中糧一年的糧食收購,可都是在數千億斤糧食以上!使用再生稻技術的種子銷售累計收益早就過數億!共和國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都是中糧的,數億農戶的再生稻種子銷售,那就是白花花的銀子。良美雖然有好幾個省的市場,年收入也很可觀,不過跟中糧相比,就完全上不了檯面!
袁克承這才再次仔細的看看這份數據表,三十萬專利費,不是一筆小錢。照這樣下去,共和國數量眾多的大小糧企和種子公司,都繳納專利給王平的話,王平在共和國單是收取再生稻專利這一項,就成為了百萬富翁!百萬對中糧來說就是一點小渣渣,但是對個人來說,就是一筆鉅款,袁克承自己的工資雖然幾年來累累調級漲工資,目前也不過數百元而已,以他現在的工資水平,一輩子也賺不到這麼多錢。而王平只需要收取一次專利費就成了百萬富翁!
袁克承一邊看一邊說道:“凌達,你看看我們中糧的那些技術可以申請專利,全部一起整理資料去國家專利局一併申請專利保護。”這個專利的東西就是好啊,技術出來,就是白花花的銀子,不給錢,你就別用,你要用,就給錢,比種植農產品賺錢來得更快!
中糧的農業技術,可也不少。中糧的科研部人員,雖然都是吃皇糧的,但是既然出了專利法,這種好事,不能讓王平一個人佔去了。
“看看良美集團和華糧集團在什麼農產品的種植上使用了我們的技術,通知市場部的業務員注意收集華糧良美和其他公司的技術使用情況。”袁克承興致的說道。
“是,袁總!”市場部經理立即答應。
法務部經理凌達說道:“袁總,法院傳票來了,我們該怎麼辦,是應訴,還是怎麼辦?”
“應訴能贏麼?”
“很難!”
“那就是了,不用應訴,我要他們自己撤訴!國家的錢也是錢,不能隨便支出。王平的再生稻技術,比專利法早,一個早就存在的技術,大家都在用,還要什麼專利,不可能全中國的人民都要付給他錢吧,我會找領導說說這個情況。”袁克承實在很眼紅王平的專利費收取得太引人了。
得他都想下海了!好幾個他認識的傢伙下海都賺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