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歪打正著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十一聽,心裡也著急起來,說其木格是妒婦倒還罷了,反正有八福晉在前面撐著,其木格還不算最最打眼,可若傳其木格在外面有了相好,儘管宮裡沒人相信,可其木格肯定也免不得受一番責罰,沒準還會被召回京去管束。

於是,和蔣先生略一合計,兩人立即分頭行事,老十立即找到前山寨副將韓滔,說自己的小分隊經過這些子的閉關訓練,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應該拉出海檢驗一番。

老十賭氣住進前山寨後,他那隊的人馬確實被老十折騰的人仰馬翻,因此老十也勉強能算作是在一心撲在訓練上。

韓滔雖然心裡不信,但事實擺在那裡,老十天不亮就將人鬧起來集合,深更半夜的還在搞著大比武,除非康熙,否則沒人敢說老十是與自己福晉鬧了彆扭,拿士兵出氣。

但韓滔卻依然提出了質疑,說是出海訓練都有章程,得提前備案,如今貿然出海,若沒什麼好理由,怕是廣州將軍和兵部那不好差。

老十轉了轉眼珠子,拍著腦門道:“爺一時心急,忘了這一碴了,光顧著練兵,該早些告知韓將軍的。”然後老十就將蔣先生早先提及的前山寨去南洋討生活的漁民受到了洋人的欺凌,子過得很是不易等等告訴了韓滔,說他要帶著人馬去給他們壯壯聲勢。

韓滔一聽更是不許,去南洋?大清水師就沒去過那麼遠的地,就算要去那裡,也不敢讓老十帶隊,萬一一個頭打來,韓滔一家三代都得給老十陪葬。

韓滔拒絕道:“那些刁民不顧朝廷律令,肆意出海,如今在南洋安了家,早算不得我大清子民,我朝廷軍隊沒有理由為他們奔波。”老十頓時痛心疾首的指責韓滔完全不顧同宗之義,說是血脈相連,怎能輕易割捨,完全忘了自己當初罵人家有便是娘。

韓滔依然不同意,認為路途太遠,朝廷沒那麼多軍餉支撐,而且就算要去,更需要兵部手令。

老十象瞧白痴似的看著韓滔,說:“爺難道不知道去南洋需要朝廷批准?這只是個由頭,嚇唬洋人的。爺就在附近轉轉,虛張聲勢一番就好,洋人船隊自然會把消息帶去。”說完還拍著脯保證,在海上磨合了戰鬥力後,立即返航。

見韓滔還在猶豫,老十又扣了一頂大帽子,說當今聖上最有惻隱之心,就算這些刁民辜負了聖上的苦心,但聖上若知道他們在外受了欺凌,一定會為他們討回公道,老十悠悠的說道:“難道你以為聖上是曹孟德,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韓滔立即遙望京城,滿懷深情的磕了三個頭,說:“聖上仁德。”老十得償所願,告辭時,見韓滔言又止,老十笑道:“韓將軍,爺如今還在暈船,你覺得爺會讓指揮船離岸多遠啊?”韓滔一聽,頓時鬆了口氣,怎麼忘了這一碴,如此一來,韓滔不再擔心老十心血來將戰艦開到南洋去了,連帶給廣州將軍和兵部的摺子也寫得輕鬆不少。

老十得了首肯後,立即找到蔣先生,讓他將大清子民在南洋的情況與這次演習之間的關聯做一篇錦繡文章,發給康熙。

蔣先生詫異之下,不由大喜,看來老十兩口子吵架也不盡是壞事,至少在南洋討生活的漁民就能得了便宜。

蔣先生是正苗紅的漢人,對當初海以及漁民內遷的政策一直頗有微詞,當初朝廷一聲令下,許多沿海漁民都離失所,這些出海去了南洋的人也都是當初沒了活路才會孤注一擲,偶然聽說他們如今生活艱難,就想盡點綿薄之力,可誰知老十卻不興趣,如今峰迴路轉,自然高興得很。

不到一刻鐘,一篇妙筆生花的大作就呈現在老十面前,看得老十頻頻點頭,心澎湃。

老十也提筆給其木格修書一封,裡面大言不慚的說他宰相肚裡能撐船,不和其木格一般見識,自己出海這幾,遇事多和蔣先生商議。快結尾的時候還語氣生硬的說,只要是他保證過的,就一定會做到,如果出了差錯,那一定是其木格沒將要求提明白,反正這次的事情他是做錯了,但不能上升到他說話不算話的高度去指責他,而且自己也坦白說了實話,應該有所獎勵,就算不能功過相抵,其木格也不該那麼埋汰他。老十發洩完心中的委屈後,最後還嚴正警告其木格,不許請洋人當西席,否則他就將洋人扔進大海餵魚。

寫好後,老十將信給了蔣先生,叮囑他說其木格子急,事情的原委要緩著說。

蔣先生心想,兩急子遇一塊,又都是沒吃過虧的主,怪不得吵個架都能鬧成這個陣勢。

第二一早,老十整隊出發,蔣先生則跑到前山寨附近幫老十買地,花了一上午略看好了一塊地,下午就跑到香山見了其木格,轉了老十昨夜趕出來的信件,溫言勸著其木格在這個非常時期,一定得配合老十,明天一定要去那裡實地考察,將地敲定下來,即使手裡沒現錢,先把架勢拉起來再說。

其木格聽了原委,也知道此時不是鬧脾氣的時候,她和老十的觀點一樣,若只是揹負個妒婦名聲倒也無所謂,可若成了yin娃**,那麻煩可就大了。因此當即就答應下來,與蔣先生合計後,又叫小英子明派人去香山縣衙,說是府裡的一部分親兵明要護送其木格去前山寨,請縣衙派人手來幫襯,負責府裡兩小主子的安全。

不久,老十帶兵為落南洋的子民助威的消息就傳了出來,一時間民意沸騰。

沿海的各個村子總有一兩戶人家去了南洋,雖說已經在那邊紮幾十年,有的更長,在明末就去了那裡,但中國人重視的是落葉歸,故土難離,這些在南洋的人總會派人回來和本家聯繫,若有機會都會悄悄回來祭祖,兩邊的聯繫雖不頻繁卻依然緊密。

他們早就聽說那邊的宗親受到洋人欺負,但苦於有心無力,如今老十為此帶兵出了海,立即就成了他們心中的英雄,在有的村落裡,白髮蒼蒼的老嫗還給老十供起了長生牌位,請上蒼保佑這個前去為自己的某個兒子、孫子做主的皇子阿哥。

很快,大街小巷就傳說:老十要出海去南洋為落當地的大清子民撐,短視的其木格不許,擔心不嫻通水的老十在海上出了事故,兩人便起了爭執…

有人說,十阿哥就是寬厚,即使和福晉置氣,也不忘府裡的安全保衛,擔心自己不在家,不長眼的歹人進府偷竊,便派了親兵前來看守,這一下又引導大家討論起老十是個居家好男人,前山寨離香山那麼遠的路,居然風雨無阻的堅持一天兩趟來回,於是又紛紛指責其木格身在福中不知福…

又有人說,當今康熙爺最是仁德,聽聞了南洋漢人的處境,專門派十阿哥前來處理的,一時間,各地鄉紳紛紛組織大家寫萬民傘,說是要派人送進京城,叩謝隆恩…

消息傳得很快,幾乎是一覺醒來,整個輿論形勢就變了個樣,老十府外自發站了一群人幫著管制通,前山寨附近的鄉紳紛紛遞來帖子,聲稱願意將自己的莊子讓給老十安家,以避免老十的奔波勞累之苦…

其木格對蔣先生佩服得五體投地…

可五已過,老十還未帶隊迴轉…

的更送上,請大家繼續支持,多多投推薦票和粉紅票,多謝多謝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