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泰州大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江北解家莊內,北洋軍第二軍的指揮部設立在一棟不起眼的宅院之內,之所以沒有選擇富麗堂皇的大宅院,一方面是因為這解家莊裡就沒什麼富豪之家的大宅院,再者國民軍的空軍猖狂,時不時的就會找一些明顯的北洋軍目標進行轟炸,之前第五師的師指揮部就受到過國民軍空軍的轟炸,雖然沒有太大的損失但是也死傷了好幾人。歡來到閱讀袁世凱想了半天后,最後對一邊的段祺瑞道:“再給潘矩楹去電,命令他即刻奔赴滁州增援第二軍,不得延誤”段祺瑞聽到袁世凱說出如此強硬口氣的話,當即有匈疑道:“大總統,這是直接說?還有,這第二十師是掉入第二軍還是?”袁世凱自然知道段祺瑞話裡頭的潛意思是什麼,當即擺了擺手道:“第二十師和第十一師一樣**作戰,不歸屬第二軍指揮,另外任命他為滁州守備司令”段祺瑞聽罷後也是贊同袁世凱的決定:“明白,卑職這就去辦。”這時候,袁世凱道:“還有,第二十師既然南下了,那麼第二十三師的孟恩遠也讓他繼續南下接替徐州防務”袁世凱指揮手下那些將領的時候,一般都是恩惠並施,而且也是極少的公然用強硬語氣去發佈命令,而這一次袁世凱命令潘矩楹南下滁州的時候,確實少有的用了極為強硬的語氣,讓潘矩楹接到了語氣強硬的電報時心裡很不是滋味。

“老頭子這麼多年來還是把我當外人看啊”心裡如此嘀咕著的潘矩楹雖然不,但是袁世凱發出瞭如此強硬措辭的電報,他也不得不離開徐州繼續南下了,當然免不了的走之前那把徐州搜刮了一番,而且還用強硬手段把一批運給徐樹錚第十一師的彈藥給截為己用,而且路過蚌埠的時候連車都沒下,說是受了風寒不能見人,只在蚌埠的火車站上待了一晚後就是繼續往滁州去了,讓前來接的徐樹錚臉上極為難看。

“這個潘矩楹,遲早我得讓他把吃掉的東西全部吐出來”徐樹錚剛回去後就是甩掉了手中的白手套,然後氣哼哼的公然在手下發洩心中的怒火。本來就因為潘矩楹死扣了第十一師的補給彈藥就讓徐樹錚極為不滿了,正打算找他理論的時候沒想到他連人都不見,而且還說他年老體衰受了風寒,不比他徐樹錚這樣的年輕人身體好。

這就是明擺著諷刺他徐樹錚年紀小,更是暗喻他徐樹錚是依靠段祺瑞才能上位。

徐樹錚不過三十就當上了中將師長,在北洋軍這個早已經形成了體系,升遷除了軍工就是靠資歷的軍隊裡受到很多風涼話,說的最多的就是徐樹錚是依靠段祺瑞才上位的,所以一有人跟他徐樹錚說起年紀的時候就容易讓徐樹錚反,何況潘矩楹還是擺明了諷刺他。

在潘矩楹和徐樹錚的恩怨中,北洋軍面對國民軍在靖江發起的渡江也是做出了一連串的反應,最大的效果就是第二十師前往滁州了。

不得不說這大大出乎了國民軍參謀部那些參謀官們的預料之外,原本按照沈綱等人的預料,自己在蘇南發動渡江的話,敵軍肯定是要從後方增派援軍的,但是最可能的應該是徐樹錚的第十一師才是,這樣一來蚌埠和淮南方向也就沒了敵軍,合肥方向也就短時間內得不到增援了。如此一來合肥方向的第二軍拿下合肥的把握就更大了,但是沒想到北洋內部的衝突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嚴重的多,江北危急的情況下第十一師竟然還能按兵不動,捨近求遠的從徐州調動第二十師來增援。

當然了,北洋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沈綱等人還不知道,國民軍還按照自己制定的作戰計劃進行著戰爭。

第三師渡江後迅速對泰州發動了猛攻,防守泰州和揚州一線的王汝賢第七師雖然早有準備,但是由於兵力分散到泰州和揚州兩地,泰州內不過一個旅兵力而已,當面對著第三師全部兵力發動的猛攻時,很快就是守不住,王汝賢見勢不妙短短二十四小時不到就是下令泰州守軍後撤,準備向西方撤退到揚州城東部的江都,依靠京杭運河為阻礙加上原先修築的眾多工事抵擋國民軍的進攻。

最後是準備以揚州為橋頭堡,和國民軍打一場防禦戰。

如此一來,實際上也就不難理解王汝賢為什麼如此快速的從泰州撤退了,主要原因還是泰州缺乏防守的地形,如果國民軍少量兵力來攻的話還可以守,如果是這裡傾巢而攻擊,那麼第七師撤退是必然的。

不過戰爭嘛,有時候永遠是充滿著意外的,王汝賢是打的好算盤,泰州能守就守,守不住就退往江都,可是對面的國民軍第三師的徐離善卻是同樣看到了機會,更加知道等敵軍撤回揚州後就很難打了,所以命令下屬之第32團連夜急行軍,最後在江都以西二十里攔住了從泰州匆匆撤退的第七師一旅,而數個小時後第三師主力過泰州而不入,直接追擊敵軍而來。

這一仗打的極為乾脆,第三師以輕裝部隊穿阻擊,再以優勢兵力正面突破,還不等揚州的王汝賢反應過來,從泰州撤退的一旅四千餘人就宣告被滅,儘管是在平原地區上沒能夠做到全殲,但是也只讓北洋軍逃走了不足千人。

而這一切發生的時間加起來十二個小時還不到,從十月三號國民軍渡江,四號抵達泰州戰,而五號夜晚泰州守軍主動撤退,中午時分泰州守軍就已經被第三師追擊而來幷包圍,兩者的戰時間只有短短的三五個小時不到。

又是情人節這個傷的節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