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靈物之謎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來,我們一直以為方姓漢子的主人,不過是這盤龍蕩的一條魚鱉蝦蟹年深久成而已,沒有想到她竟然是一位烏孫國派往漢室進行和親結盟的獵姣公主,也就是千年以前的一位王妃!

並且通過獵姣公主的一番講解,讓我們終於明白了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當獵姣公主得知,當年她從烏孫國帶入漢朝的那套琉璃盞中的一枚,竟然就在這盤龍蕩漁民邢四海手中的時候,就派手下的一個水族怪化作中年漢子,自稱姓方,想要找邢四海商量重金贖回之事。

只是那個姓方的漢子託夢試探著,試圖與邢四海相商,以金銀珠玉之物換回那枚琉璃盞,卻沒有想到邢四海非常固執,把那枚歷代相傳的琉璃盞,看得比自己的命還要寶貴。

無奈之下,方姓漢子這才劍走偏鋒,用了那套不甚光彩的手段,迫邢四海出了琉璃盞。雖然他實際上未曾傷害邢四海的家人,也付出了一枚大珠作為代價,但畢竟不是公平易、讓人口服心服。

而邢四海正好碰到了我們,這才引出如此多的旁枝雜事。

那番邦美人琉璃盞,竟然是當年烏孫國的大國師採用巫門**,將匈奴的一位公主與她的侍從們的靈魂囚困於一套琉璃盞之中,這才形成了那套非常詭異奇妙的酒具…

聽獵姣公主講到這裡,劉老大非常疑惑地問道,就算是千年以前的烏孫國大國師有那個法術異能,可以將人的魂魄囚困於琉璃盞之中,但困在琉璃盞之中的她們,怎麼可能知酒的好壞與是否有毒呢?

獵姣公主解釋說,匈奴之人,世居嚴寒大漠,以為食、以酒當茶,用來抵禦嚴冬酷寒,是以她們頗懂酒道-----況且酒之淡薄醇厚,自有華蘊藏其中,這點兒並不難以分辨。

至於她們為何能夠知曉酒裡面是否有毒,則是因為琉璃盞在燒製之時,裡面加有白銀之粉,一旦遇毒就會呈現黑。雖然極其輕微、常用人難以看出,但頗懂酒道的她們卻是目光如炬、瞭然於

另外,她們之所以在裡面一呆千年而且並不敢違逆當初的誓言,則是由於大國師的巫術使然,使她們覺不到時間的逝,擔心如果違逆就會被大國師送於地獄、並且累及家人…

不管獵姣公主所講的是真是假,對我們來說已經達到了目的。我們不但知道了方姓漢子的身世之謎,而且連他的主人獵姣公主亦曾見到,並且明白了他為何巧取邢四海的傳家之物。

所以聽到這裡,劉老大就起身道謝,準備告辭。

獵姣公主挽留說,你們除了那些琉璃盞之外,不想聽本夫人給你們講些其它東西麼?況且你們並不是無意中闖到這裡,而是本夫人故意如此安排的…。

我們只能再次坐下。獵姣夫人說的不錯,以她的修為與方姓漢子的法術,我們幾個絕無可能是冒然闖進來,肯定是她故意將我們引到此處的----況且以她的身份、地位與道行,怎麼可能讓幾個士兵隨隨便便進入她的府陵寢?

只是,獵姣公主這個千年以前的王妃之靈,煞費苦心地將我們請到此處,究竟有何打算呢?而且她竟然說是除了琉璃盞之外,好像還有什麼重要之事講給我們聽一樣。

看來除了請神容易送神難之外,還有好奇入難脫身之說!

反正是沒有她的同意與派人領路,估計我們應該不易出去,所以我們乾脆既來之則安之,安心靜坐,瞧她到底想要幹些什麼。

劉老大非常客氣地說,公主有何見教,敬請直言就是。

獵姣公主說,那套琉璃盞一共九枚,皆是她當年帶入中原的。如今已經找到七枚,尚有兩枚落在外。近來她知到,剩餘的兩枚若不及時找回,就有可能一去不返、再也不會出現在華夏故土上,這才想要麻煩我們,幫她找回剩餘的那兩枚璃盞…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