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你妹,我估計跟你爹一個德,只是看起來好好先生似的。到底脾
怎麼樣不好說。”張語不住的給小豬佈菜。
“媽,我記得你以前說這叫餵豬。”小豬看著碗裡堆的菜說。
“你可不就是我的小豬麼?”
“怎麼沒有看到玲瓏?”小豬看外邊站著的是個眼生的小宮女,張語本沒讓她進屋來伺候,遠遠的打發在外頭。
“讓她給琉璃送東西去了,順道敘敘。”這幾小豬都往慈寧宮跑,看來那幾個女孩子還真是拴不住他。那
看琉璃,眉目間也淡淡的,不像從前。
小豬的心思其實很活泛,子也不錯。針對官員犯錯,他倒騰出了個罰米法,分門別類的規定犯了什麼過錯罰多少石大米。倒有不少糧食這樣源源輸入邊地。
上一回到杭州來,張語捨不得,於是送他到南京。慕南京國子監之名,要小豬帶著她去巡視。去了看見場上立了個竿子。張語到奇怪,難道週一早上還要升國旗?
“這是做什麼用的太后有問,教員自然不敢不答。可答案居然是掛學生腦袋的。
小豬逮著那人,要他說出個子醜寅卯來。那個教員只好原原本本的說出來。
當年的國子監第一任祭酒(相當於大學校長)苛待伙食,一個學生提出了抗議。按照校規,這是“毀辱師長罪”應該打一百大板充軍。朱元璋聽說此事後,卻認為學生向師長抗議,此風不可長,就法外用刑,把這個學生殺了,並且在學校立了一長竿,將頭掛起來嚇唬其他學生太、太殘忍了,在這個地方讀書,她會有心理陰影的。
小豬大不以為然:“學校豈是刑場張語扳指頭算算,從朱元璋樹竿子到小豬撤竿子,這血淋淋的竿子一共豎了一百二十六年。
她沒有興致再看了“皇上,我們走吧。”張語正回憶得出神,小豬拉拉她的袖子“媽,你怎麼了啊?想我爹了,是不是?”搖搖頭“不是的。我想起我曾經看過的一本書《寓圃雜記》,是本朝人寫的。”小豬搖頭“我沒聽說過。”還沒寫出來呢,你上哪聽說去。
張語摸摸小豬的頭,書上說的是吳中本來就是繁華之地。朱元璋建國後“邑里蕭然,生計鮮薄”朱元璋後的正統、天順兩朝,略有恢復。而到了正德年間,才“愈益繁盛”還特別提到,隨著經濟的復興,江南“人才輩出,尤為冠絕”不是在朱元璋手裡,也不是在朱棣手裡,偏偏是在朱厚照治下,江南經濟和文化才又得到了恢復發展。倒不是引為他本事,而是此時皇權的控制力已經無法恢復到朱元璋的水平。統治者控制力的削弱,對一個企圖代代相傳的**王朝可能是個壞消息,但於
發民智和社會進步卻是充分利好。
這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的。
“照兒,你真的不在意那些讀書人怎麼編排你麼?”沒有一個人能經得起旁人用放大鏡來觀察你的缺點,然後廣而告之。所以四爺常說同事不同命,有些事落到他頭上就是過不去的大罪。所以他才會寫《大義覺錄》來剖白自己。
張語覺得這話很有道理,譬如之前朱祐信佛老,造成的危害其實也不小。可那些讀書人就是筆底留情放他一馬。
小豬搖頭“我管他們呢,我活得開心就好。”
“真的不在意?”
“不在意。”
“小豬,有首詩你應該會喜歡。”張語提起筆,在書案上把唐伯虎的《桃花庵歌》寫下來: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復
,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我喜歡這句,應該讓那些老傢伙看看。”張語搖頭“他們呢,是看不懂的。”
“唐伯虎?誰啊?”說到這個張語笑了“呵呵,是一個文人。我買了一幅他畫的桃花,特意請他題了這首詩在上頭。就掛在杭州你的屋子裡。”小豬手“太好了,我要去見見這個人,跟他好好聊聊。”
“打住,你別動。這個,你吃了這個雞蛋好吃,不一定非要去見那隻母**?”小豬奇怪的抬頭看她一眼“媽,這麼個奇人我當然要去見。”知己,絕對是知己。
“又想亂跑?你給我老老實實在京城待著。等以後再找機會。”
“以後?什麼時候?”
“等有人出來頂你的班的時候。”
“哦!”小豬把他的鐵桿兄弟江彬介紹給張語,張語心道:這也是個壞傢伙,怎麼把他給忘了。可如今這人救了她兒子的命,總不會對人下手。
張語正在苦苦思索要怎麼把這個江彬從小豬身邊走,這人幹了件事,把她都給氣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