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由於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握手言和,慶長四年二月十八至十九,豐臣秀吉的葬禮如期順利舉行。雙方
換誓書是在十三
,誓書
換完畢,遂大辦葬禮。
參加葬禮的隊伍十八酉時出了伏見城,下大和道,向東穿過七條大道,然後進入大佛殿。大道兩旁,早就擠滿了前來悼念的人。
大佛殿西側的屋簷下掛滿燈籠,路口都燃起了篝火。在肅穆中行進的隊列,看上去華美而又莊嚴——當然,背後發生的那些醜陋的齟齬和恩怨,沒人想象得出。
隊伍最前邊乃是六對大燈籠,大燈籠左右,又各添了二十五對小燈籠。其後是五十支火把,把黑夜照得亮如白晝。之後才是前護衛隊。右為淺野左京大夫幸長,左乃黑田甲斐守長政,二人分別率五百家臣;接下來為寺澤志摩和利河內守並排前行;再往後,則是長曾我部土佐守和島津兵庫守。
靈柩前由七十五位大名開路,後邊由七十八位大名壓陣,每人領三百到五百家臣,場面蔚為壯觀。
隊伍中央為五大老,利輝元打頭。接下來乃織田家督、岐
中納言秀信。秀信之後,僧人木食上人之前,乃德川家康,他領了五百旗本和四位大名。木食上人和六十名僧人之後,則是堀尾吉晴,他手捧太閣愛刀走在棺槨前。
八方造的棺槨右白虎旗,左
言龍旗,豪華無比。送行之人不
追憶起太閣生前的武功與奢華。棺槨放置於輿上,抬輿之人為二百又十六人。棺槨兩邊,各有照明燈籠一百對。
棺槨後的朱雀旗後,跟著肥後守加藤清正。月旗後,跟的則是金吾中納言秀秋。緊跟兩旗之後乃太閣嗣子豐臣秀賴,秀賴身旁依次為片桐且元、前田利家、足利左兵衛督義代、宇喜多中納言秀家、江戶中納言秀忠。上杉景勝未來,讓直江山城守代替自己。北政所夫人則攜一百五十名侍女跟在山城守後,令旁觀之人大為唏噓。北政所之後為澱夫人,她攜有侍女一百名。
隊伍行進至大佛殿,敕使早已恭候於此。正使為菊亭右大臣、副使為廣橋大納言。
當鑲滿金銀珠寶、裝著太閣遺骨的豪車棺槨最後被安置於大佛殿時,東方已經泛白。
主持此次葬禮的,乃是最先趕到的黑田甲斐守長政和片桐主膳、飯尾豐後守三人。此前三人一直擔心天氣,現在方安下心來。
隊列全部抵達,木食上人開始主持佛事。此時前田利家只覺口疼痛,淚水怎麼也止不住。先前,太閣亦曾親自在紫野大德寺,為信長公舉行過規模和陣勢決不亞於今
情形的葬禮。或許,太閣現也正在去往佛國的路上,去往他自己都難以相信的彼岸。
伏見大地震時,安置於此的大佛的腦袋掉了,太閣特意從伏見城趕來,大聲斥責:“你這廝,我讓你在此好生守護黎民百姓,你卻忘記了我的命令,丟掉腦袋,你該當何罪?”當時,太閣愈說愈生氣,立時張弓搭箭,向不爭氣的大佛去。
這樣的一個豐臣秀吉,或許正在木食上人的引導下,忙不迭地向佛祖贖罪。人人都有這樣的歸宿,人生多像一場戲啊!利家也不例外,病魔正在向他步步緊。
天亮了。可是,誦經之聲綿延不絕。前三要虔誠地供養,之後三
才允許普通百姓前來弔唁參拜,再之後便是第七
法事。
與其說是三天的供養,倒不如說是供人瞻仰更為合適。許多人來不及瞻仰,恐怕還要延長一兩。然後,太閣之形象便會逐漸遠去…此念讓利家覺得呼
困難,甚至眼前發黑。
絕不能在這裡倒下!自己乃是秀賴輔臣,無論如何也要堅持到把秀賴送進大坂城…儘管這麼想,利家卻不敢正視秀賴。他甚是清楚,一見秀賴,他的痛苦必然加劇。
“大納言,您不舒服嗎?”左近的家康問道。此時天已大亮,家康察覺到利家臉難看。
“馬上就要上香了,您若覺不適…”言下之意,是讓利家去休息。
利家使勁搖了搖頭。家康沉默了,輕輕合上眼。漫長的誦經並未讓家康覺得痛苦難耐,當然,身體健康只是一個原因,家康亦覺得,這些僧人給予他莊嚴肅穆的覺。我依然活在天地之間,完全是神佛之造化;既然神佛讓自己活著,就要為正道而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家康把自己的生命完全歸結於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