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繼恩出宮之後,並沒有去傳召趙德芳,而是去了開封府。當他來到開封府時,看見程德玄正站在開封府門外東張西望,程玄德於醫術,是趙光義的心腹。王繼恩上前問道:“程大人為何站在這裡,是在等人嗎?”程德玄說他在二更時分,聽到有人召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當他開門探看時,卻又不見人影,因擔心晉王有病,便趕到汴梁府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趙光義。
趙光義得知皇上駕崩,皇后召見德芳,滿臉訝異之,但又有些猶豫不決。王繼恩催促地說:“時間不等人,晉王可別錯失良機啊!”
“走!”趙光義似乎下定了決心,手一揮,三人便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了皇宮殿外,王繼恩請趙光義在外稍候,自己進去通報,王繼恩剛進去,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趙光義闖入殿內。
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
宋皇后一見趙光義,頓時滿臉愕然,接著便號啕大哭起來。
王繼恩過來安,並說先帝奉昭憲太后遺命,傳位於晉王。遺命就密封於金匱之內,請娘娘傳旨,諭晉王即位,才好辦先皇的喪事。
皇后聽了王繼恩之言,索大哭起來。趙光義過去勸
皇嫂,要她節哀!
宋皇后痛哭涕地說:“我們母子的
命,就託付給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趙光義,就是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僅這一句話,說明宋皇后承認將皇位傳給晉王趙光義這個事實。
趙光義含著眼淚安說:“我們應當共保富貴,這一點不必多慮。”宋皇后聽了趙光義的話,才慢慢地安靜下來。
原來,皇子趙德芳是宋後的親生兒子,宋後多次請立為太子。趙匡胤對皇后說,太后臨終之時,曾有金匱遺命,兄終弟及,這個盟約不能違背。宋皇后因此奏道:“皇上百年之後,如果發生了什麼變化,臣妾孤兒寡母的,靠什麼安身立命呢?”趙匡胤勸說道:“太后遺命,晉王即使再不肖,未必就敢違抗,如果晉王真的存有異心,就是今天立了德芳為太子,朕死後,難道他就不能奪去嗎?到那時,他將昭憲太后的遺命告示天下,那麼,他就不是叛臣賊子,倒是朕成了不義不孝之人了。”宋後見趙匡胤如此說,只好作罷。
此時,皇上駕崩,宋皇后想到自己孤兒寡母以後還不知怎樣,故而哭得很傷心。皇后的哭,一半是為皇上逝去而哭,一半是為自己孤兒寡母的生存而哭。她很清楚,前有太后的金匱遺命,後有晉王大權在握,自己孤兒寡母本就不是晉王的對手。皇帝的寶座,晉王是坐定了。她之所以痛哭
涕,是想要晉王在趙匡胤尚未入殯之時,給個說法。
趙光義此時皇位尚未繼承,自然是和藹可親,宋皇后提出的要求,他當然是滿口答應。不管是真情也好,假意也罷,先答應下來再說,至於以後的結果如何,只有到時再說了。
當初,趙匡胤從人家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皇位,如今,剛一晏駕,就有了宋皇后之悲,不知這是不是天道輪迴。
趙匡胤死了,皇位並沒有按傳統的繼承法傳給兒子趙德昭,而是由弟弟趙光義繼位,趙光義做了趙宋第二代皇帝,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兄終弟及,一次非比尋常的皇位繼承。
3、改朝換代趙光義即皇帝位,下詔改當年為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尊趙匡胤為宋太祖,加宋皇后為開寶皇后,遷居西宮。任命弟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封齊王(原名光美,避諱,改光為廷);封太祖的兒子趙德昭為永興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趙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趙光義為了追念太祖,下詔太祖和趙廷美的子女並稱皇子、皇女,視同自己的子女。
朝中官員也做了一些調整。任命薛居正為左僕;沈倫右僕
;盧多遜為中書侍郎、平章事;曹彬仍為樞密使,加同平章事;楚昭輔為樞密使;潘美為宣徽南院使;就連亡國之君、宋朝的高級政治犯、原南漢國主劉鋹、南唐後主李煜,也分別加封為衛國公、西郡公。
授官已畢,趙光義便素服辦理太祖的喪事。第二年夏,歸葬太祖於永昌陵,喪事便告完成。
趙匡胤自建隆元年(960年)開創宋朝,在位十七年,改元三次。一生創下的基業,至燭影斧聲這一夜,全都給了弟弟趙光義。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趙光義改名為趙炅。不久,議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