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百八十九章轉守為攻燕軍再次撤兵,十餘萬人偃旗息鼓,悻悻退出十里。
連的壓力和焦慮,再加上被蕭凡狠狠氣了一回,魁梧壯實的朱棣回營之後想起今
遭遇,又吐了兩口血,軍中上下一片恐慌。
“先生,濟南已不可取,我們必須北撤了。”朱棣躺在帥帳的軟榻上虛弱的道。
道衍也深受打擊,整個人彷彿被空了力氣,一瞬間蒼老了幾十歲,身軀顯得佝僂龍鍾。
“王爺…我們還是再攻一次吧,取下濟南,突破蕭凡佈下的包圍圈,我軍一路南下,直取京師,天下再沒有任何人能阻擋我大軍兵鋒,京師皇位唾手可得,王爺,再試一次…”輔佐朱棣登上皇位是道衍畢生的目標和信念,竟因一塊小小的牌位而放棄,道衍實在很不甘心。
朱棣慘然笑道:“我朱家仙逝的親人長輩擋在濟南城前,教本王怎麼敢動刀兵?”
“王爺,蕭凡不是抬出了熙祖裕皇帝嗎?我們連夜再製牌位大過他…”這話說得連道衍自己都心虛,聲音越說越小。
**不是請客吃飯,打仗也不是玩撲克鬥地主,朱家的親人一個個瞑目於九泉之下,沒招誰沒惹誰的,憑什麼被你拉出來比輩分?這也太兒戲了。
朱棣扭頭看了他一眼,哼了哼道:“先生,我們與蕭凡鬥了這幾年,難道你還不瞭解蕭凡的為人嗎?本王絕對相信,現在我朱家祖宗十八代的先人長輩,有一個算一個,肯定全部被他製成了牌位,就等著咱們再去給他磕頭呢,再說,就算咱們制的牌位大過他又如何?連著兩不戰而退,我燕軍現在的士氣一落千丈,怎麼可能攻得下濟南城?兩天之後,朝廷三府援軍便會到達濟南,我們若還不退兵,被他們兩面夾擊之下,我燕軍必敗。”道衍沉默不語,兩行濁淚在眼眶中打轉,最後終於滑落臉龐,無聲的悲涼和絕望充斥著帥帳。
信念崩塌,人生何歡。
“王爺,此非戰之罪,非戰之罪啊”道衍痛哭涕:“…論智謀,論戰力,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不比蕭凡差,千算萬算,唯一沒算到的是,蕭凡這孽障居然能無恥到這個地步,這一點,貧僧拼了命都比不過他…嗚呼哀哉,嗚呼哀哉”朱棣眼眶也泛了紅,使勁忍住眼淚,拍著道衍的肩安
道:“無恥是天賦,學不來的,先生,我們認命吧,傳令三軍,退兵北撤,我們守好北方,以圖來
。”建文元年七月,濟南城之圍不戰而解,燕軍全線後撤,為了收縮兵力,山東境內已克城池全部放棄,大軍撤回真定府。
燕軍撤退兩後,彰德,大名,東昌三府援軍,共二十餘萬兵馬,在平逆先鋒官平安的率領下到達濟南,總兵官蕭凡當即下令合兵,加上濟南城守軍七萬,合成三十萬大軍,往北追擊而去。
七月中旬,山東德州被朝廷收復。
七月下旬,順德府被收復。……
一個月內,朝廷收復失陷城池十餘座,步步緊向北方燕軍壓過去。
八百里快騎將一個個捷報飛馬傳於京師朝廷,在蕭凡的授意下,報捷的軍士高舉火漆軍報,一路由北往南飛馳,沿途路過城鎮,軍士們皆大聲呼喝“朝廷收復失地,叛軍節節敗退”被朱棣造反鬧得人人不安的天下民心,隨著這一樁樁捷報通傳,民心漸漸平復淡定。
至此,朝廷白溝河戰敗的陰影慢慢在人們心中消褪,所有人都知道,在總兵官蕭凡的力挽狂瀾之下,戰局又漸漸扭轉回來,朝廷平叛之戰由守勢再次轉為攻勢。
北方千里沃土,風雲再次湧動。
捷報傳到京師,滿朝文武欣喜萬分,朱允炆驚喜加,連下數道聖旨褒獎,在這個勝利的時刻,朝堂上下讚譽紛紛,沒有誰會不識趣的再提起蕭凡白溝河戰敗的往事。
朱允炆高興得難以自制,捷報傳於朝堂的第二,早朝之上,有些忘形的朱允炆當即提出要嘉獎前方有功將士,特別是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