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潘文石雪地上的蹤跡每到雪飄的季節,秦嶺山脈上顛連起伏的興隆嶺便成為一片銀白的世界。
陰森森的鐵杉聳立在高海拔封凍的山坡上,一簇簇的松花竹在寒風中相互偎倚,往青翠的枝葉而今已大半枯黃。在霧朦朧的天光下,呈現出渺無人煙的山林那種特有的蠻荒景象。
在海拔1700米處的一個峽谷裡,靠近尚未完全封凍的溪水旁邊,可以看見臨時蓋起的幾間簡陋的小木屋。這是大熊貓考察隊的冬季營地。當太陽爬上最近的山脊時,才有幾束淡淡的陽光透過原始森林,照在小屋上面。
四周靜悄悄的,除了在山溪中仍然奔騰的,河岸上的大樹。竹林和小木屋都在冰雪的覆蓋之下。
但是這裡有生命,在靜謐的森林中生命在無畏地活躍著。
沿著結冰的河岸,有兩個緊裹防寒羽絨服的人,腳上穿著笨重的大頭鞋,在沒踝深的雪地裡跋涉著。突然,一棵高大的糙皮樺因承受不了冰雪的重壓而折斷,發出一聲巨響。這聲音就在他們身後,他們停下腳步,靜聽了一會兒,然後繼續溯而上。
走在前面的是一個20歲上下的姑娘,她用一雙聰慧的眼睛,觀察著野生世界。
走在後面的是一個林業工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渾身透出山裡人的機智和強壯。
一團團白的水蒸氣從他們的口腔和鼻子裡呼出,落到眉
和頭髮上,結成了冰霜。四面八方一片沉寂,只能聽到
氣聲和大頭鞋踩在雪地上的吱吱嘎嘎聲。他們悄悄地走著,細心地辨認雪地上的蹤跡,時不時停下來在筆記本上做些記錄,或是輕聲
換點意見,深怕驚擾森林的寧靜。
在河水的分叉處,他們拐進一條細小的支,溯水行進,直至源頭。然後又翻過一個分水嶺。展現在這兩人眼前的是一個小小的盆地。年輕人從口袋裡掏出一個氣壓表,表明這裡的海拔高度在1900米左右,氣候更冷,樹木稀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早已枯萎,只在蜿蜒穿過盆地的小溪兩旁的雪地上,大片大片的木賊卻依然青蔥繁盛。這是一種分佈於北溫帶山區溼地上的藻類植物,從海拔650至2950米都有生長,株高1米左右,莖中空,常充滿水。莖外皮上有凸起的縱稜,曬乾後可代替砂紙作磨光材料。
不少木賊的頂端都被野獸啃去,剩下高低不一的殘樁。四周的雪地上留有許多蹄印,大多是偶蹄類動物如牛羚、蘇門羚和冠鹿的。毫無疑問,在冰天雪地裡,這片蔥定富含水分的木賊就成為它們主要的食物和飲料了。在雜亂的有蹄類動物的腳印之中,還夾雜一串大型貓科動物的梅花形腳印,足有拳頭大小。
當中年人俯身細察雪地上野獸蹤跡的時候,年輕人已經估算出整個盆地中木賊的蘊藏量,並算出這些木賊在長達五個月的冬季裡,只能供養60至80只中大型食草動物。據自然界的規律,這些食草動物只能養活2至3只大型食
動物。這就是生命界的食物同金字塔法則:綠
植物供養大量的食草動物,而食草動物又成為少量食
動物的食物,植物——食草動物——食
動物之間的數量關係呈金字塔狀。經過漫長的進化歷程,動植物不斷地改造自己的身體結構、生理及行為,使之更好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儘管在如此嚴酷的冰天雪地裡,木賊一偶蹄類動物一食
動物的生態系統仍然頑強地保持著。
忽然,他們都聞到一陣淡淡的清香氣味從木賊叢中飄散出來。這說明天亮之前有一隻雄林麝在這裡停留過,空氣中的香味正是它腹部香腺的分泌物所散發出來的。
中年人抬起頭來向遠處望去,尋找林麝的蹤跡。當看到雪地上一串很像野兔足印排列的蹄痕時,他輕聲告訴年輕人:“蕭靈,你看這隻香漳子向那邊跑了。”他一邊用手指向小盆地邊上的一處山谷。
蕭靈看了看雪地上的蹄痕,然後猜測說:“向師傅,你說的香獐子是林麝嗎?它好像受驚了,在拼命逃跑!
“是的。”中年人回答道。他叫嚮明,考察隊員們都叫他“向師傅”。向師傅是大家的嚮導,是辨認野獸足跡的能手。
蕭靈立即想起她在大學時曾在一本教科書上讀過關於麝的一些知識:麝的前腿比後腿短很多,當它們快跑時,後腿便遠遠拋到前腿的前面,就像兔子那樣。
她注意到雪地上只有三個蹄印是清晰的,而右前蹄時隱時現。她判斷說:“這隻麝肯定受傷了,它一隻前腿總不敢著地。”
“是的,它的右前腿傷得很厲害。”嚮明點點頭,肯定地說。
蕭靈的心中立即湧起了一陣緊張的覺,暗暗為這隻跛腳麝的
命擔心。在自然界中,一隻受傷的食草動物常常危在旦夕,那些飢腸轆轆的捕食者正在搜尋這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