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五大夫松哭求收藏 第4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什麼五棵松?是五大夫松。”呂嬌諷刺道。

“啊,你知道?”王蠢頓時大喜。

“歷史記載說,秦王政消滅了六國,統一天下後,自號為始皇帝。他聽有的儒生說,古代帝王必須親自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才能算是有德行的君王。孟子也曾說過,一個新取得天下的帝王,必須上蒼承認他的德行,接受了他的祭祀,才算是真命天子。秦始皇於是帶領著文武大臣,和一大群幫閒儒生來到泰山。他們先在泰山腳下停下來,商議封禪典禮如何舉行。據儒生們說,所謂‘封禪’,就是在泰山頂上祭天,在泰山腳下祭地。前者叫封,後者叫禪。然而又說,帝王上泰山頂上祭天最好不要坐車,非坐車不可,也要用蒲草裹起車輪子,以免輾壞山上的一草一木,才表示得出對泰山的敬重。這位暴君一聽有如此條件,一氣之下,不許儒生們參加祭典,自己帶著親信大臣們上了山。沿塗不好行車的地方,就砍樹伐草,開山鑿石。他心想:‘我倒要看看泰山的神其奈我何?’…”

“哇,你知道這麼多!”王蠢一臉崇拜的看著呂嬌。

“廢話!我是歷史系好不好。秦始皇乃千古第一帝王,是我們必修的功課。”

“才貌雙全啊!繼續繼續。”王蠢連忙拍馬

“秦始皇一行人浩浩蕩蕩上了泰山,祭了天,還在山頂上立起一塊大石碑。不久,天突變,烏雲滾滾,眼看就要下大雨。有人說泰山山神發怒的時候,就有烏雲黑雨,山洪暴發,人畜都要衝走。秦始皇心中有鬼,以為得罪了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手下一批人也緊跟而逃。這夥人剛剛跑到五松亭這個地方,只聽得一聲驚雷,瓢潑大雨就劈頭蓋腦地下來了。秦始皇養尊處優慣了,休說山洪,這場大雨就淋得站立不住,眼看要被衝下山去。正在危急時候,忽然發現路邊有一棵大松樹。這位不可一世的大皇帝,趕忙雙膝跪在樹前,兩手死死抱住樹幹,口中唸唸有詞,哀求樹神保佑。雨下得快收得也快,不久就停了。秦始皇還真以為樹神在護駕,於是就加封那棵救他的松樹為‘五大夫松’。”

“原來如此啊…”王蠢當時把主要的力都花在泰山石刻上面了,只是依稀記得秦始皇與松樹有關,卻是沒有想到五大夫松居然還有這麼曲折離奇的典故。

當然,王蠢更相信,那松樹應該是被一個叫“五大夫”的修真者施加法術,讓秦始皇避雨,秦始皇便為松樹起名“五大夫松”

“你問五大夫松幹嘛?”呂嬌問道。

“我們先找到五大夫松再說。”王蠢想了想。

“我知道。”一直不語的蘇雪道。

“哈哈,天助我也!”三人返回原路,先找到主幹道,又由蘇雪帶領,朝五大夫松進軍,一路上,王蠢情緒高昂,因為,他已經和秦始皇聯繫上了,秦始皇已經著修真者在五大夫松下面埋寶藏。

一路上,王蠢不停的詢問五大夫松的歷史淵源,呂嬌對王蠢這種好學的態度倒是很欣賞,非常耐心的講解。

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在此遇暴風雨,避於樹下,因樹護駕有功,遂封為“五大夫”爵位“五大夫”本是秦朝官階品名,當時被封的松樹只有1株。到了唐朝,陸贄在《中青松》一詩中有“不羨五株封”之句,誤以為是五個大夫,於是後人就理解為五株松樹了。明萬曆九年,于慎行在《登泰山記》中雲:“松有五,雷雨壞其三。”所剩兩株又於萬曆二十三年被山洪沖走。《泰安縣誌》又載曰:“雍正八年正月內奉旨欽差大臣丁皂保補植松樹五株。”現存兩株,也有近300年樹齡。

“什麼!被雷雨壞其三,剩下又被洪水沖走?”王蠢彷彿被針刺一般,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王蠢選擇五大夫松並不是完全是因為路找不到泰山石刻的遺址,最主要的原因是泰山石刻已經被移走,所謂的遺址,多半也不靠譜,哪怕是移動個幾十米,也會對他挖寶藏造成極大的困難。

“是啊,都幾千年了,被毀壞有什麼很正常啊。還有,你說的那泰山石刻,據史料記載,也多次移動,你想在那玉女池找到具體的遺址,可能也不現實,都過了兩千年,世事無常,滄海桑田,很難確定具體位置的。”呂嬌一臉少見多怪的表情。

的,的…”王蠢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轉。

“你的寶藏到底在哪裡?”蘇雪一臉疑惑的看著王蠢,她被王蠢搞糊塗了,一會兒玉女池,一會兒五大夫松,好像那藏寶之地並不確定一般。

“這個…我想它們藏在哪裡都可以,但關鍵是,我得找一個二千年前就存在的古蹟,而且未曾損毀移動。明白嗎?”

“不明白。”蘇雪搖了搖頭。

“…這,很難說清楚,我們先到五大夫松再說,只要地方沒有變,就還有一線希望。”王蠢氣急敗壞的加勁趕路。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