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169章變遷早些年那個蛋痛的教改併除了將教育經費進行了一下瓜分之外,並沒有取得任何的成果,很多詬病至今還有人談起。但是這兩年,國內的教育開始發生一些悄然的變化。
最主要的原因是華夏集團開始逐步的進入到教育行業,每年一個地區逐步的擴大,雖然進展極為緩慢,但是這種影響卻越來越大,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所採取的是一種新的概念。
靜海省的新武縣自然成為華夏集團的第一個試點,這裡有莽山中學作為據地,有非常好的基礎,當然原來莽山基地的學員早已遷移到了修仙谷。所以莽山學校自然成為曾軍的教育事業的第一個試點基地。這裡不再是體育學校,而是直接改名為莽山學校。
莽山學校分為3個校區,幼兒部,小學部與中學部,學制也有很大的改變,6歲以下屬於幼兒部,在這個階段,就是要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語言能力和能力。白天上課,晚上回家,幼兒部從3歲開始,分為小、中、大,3個年紀。
滿6歲可以進入小學階段,小學階段分為5個年紀,不過這個階段不再是一年齡來進行年紀,而是按照實際的學習能力,來進行分級。學習的內容與以往有了很大的區別。語言只有國語一門,以傳統的中華經典書籍作為主要的教材,而不是那些製濫造的所謂
選教材,另外的學科也不再是以往的教學,以記憶答案為主的應試教育,而是以培養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學會自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還有學會查閱文獻,養成自學自行探索的能力,發掘學生的天賦。所以升學的重點不是學生是否記住了多少知識點,而是學生的真正的綜合能力,而且當學生的某一項能力突出人,可以免除其他方面的考查。
當達到要求是,學生可以進入到中學階段,中學階段分為6個年紀,學習的難度也是呈一個循序漸進的方式開設課程,在這個階段,開始培養學生形成一個科學的學科體系,開始一些獨創的研究探索,同樣不是平均能力作為學生考核的唯一依據,當學生的某一項能力特別突出時,可以放鬆其他方面的要求。
田曉潭前兩年就進入了莽山學校,那年剛好六歲,正好在莽山學校的小學一年級上學。由於沒有經過莽山體校的培養,田曉潭這一批的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本沒辦法住校,所以學校只好對這一年招收的所有學生首先進行生活自理方面的強化。由於採用了虛擬系統的輔助,所以整個過程並不是那麼困難,這些學生一週以後很快就形成了一定的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這批學員第一次服用了華夏集團的初級基因改良,這是學員們自己並不知道的。
但是效果非常的明顯,這批學員的的各個方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奇怪的是同樣的藥劑在每個個體上起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樣的,除了各項素質都有所提高之外,一些學生的某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強化。
田曉潭原本在家裡是一個有些弱智的小孩,別的學校都不願意招收,但是在莽山學校則沒有這樣的限制,只要送過來,只要年齡沒有問題,都在莽山學校的招收之列,當然有疾病的,學生家裡如果能夠承擔醫療費用的,則由家庭承擔相應的醫療費用。但在入學上則沒有限制。
田曉潭在服用了基因改良之後,不但沒有再表現出弱智,反而在智商得到了強化。曾軍得知了這一個例子時也不由得
嘆,天才與白痴真的就是一紙之隔麼?
田曉潭第一次清晰的說出一個完整的長句時,他自己出聲的哭了,就好像被魔鬼纏身很久的人,一天得到解脫一樣。可見田曉潭的內心深處其實是非常的清醒的,只是一種奇怪的因素使得他無法解脫,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其實是非常多的。那個週末,田曉潭的媽媽來接的時候,田曉潭的一句話,讓母子二人在莽山的校門口,痛苦出聲,母親也因為這個有些弱智的兒子,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當得知自己的兒子竟然能夠像正常人一樣時,哪裡還能夠控制自己的情。
8歲的田曉潭早已經是小學5年紀的學生了,他在學習上極具天賦,而且非常有創造力,小小的年紀早已是多項發明的擁有者,他的發明也讓他那原本貧困的家庭,一夜之見鹹魚翻身。他的經歷不由得讓人想起了愛迪生,同樣的問題少年,最後卻成為偉大的發明家。儘管不喜歡別人將他稱為小愛迪生,因為那樣他會想起那不太愉快的童年,但是對於發明創造他有一種近乎癲狂的狂熱。
“你不能夠將太多的時間全部放到發明的研究中去,你這個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科思想是極為重要的的,否則今後你的研究就會缺少靈。
“老師對田曉潭說道。
田曉潭不太明白,不過老師的話,他還是很相信的,這裡的老師對他來說有一種非常特別的親切。要知道,他在莽山學校之前,沒有哪個學校願意要,就是在幼兒園時也是老師討厭的對象。
田曉潭有些惑的說道“但是那些東西總再我腦海裡縈繞,怎麼也趕不走。”老師笑了笑,輕輕的拍了拍他的頭“那你就先將他解決了,然後留出時間來進行系統的學習,當我們有了好的想法時,當然首先要把他留住。但是平時的學習就要注意全面。”像田曉潭這樣的例子,莽山中學太多太多。尤其是小學、中學高年級的,那些基本是別的學校容納不下的問題少年,正常的成績好的誰會半中間換學校。
應試教育一方面重視的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就是對考點的記憶,實際上就是要學生記憶解決方法;另一方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發展到最後就成了平均,你每一門不突出沒多大問題,但是如果你有一門跟不上,即使你其它的再怎麼突出,也很難升學。這樣下來的結果就是,一方面,抹殺了學生的創造
思維,因為你強調他要記住答案,另一方面,抹殺了學生的天賦,因為你強調平衡發展,實際上使得學生平庸化。所以幾十年的教育,沒有一個大師,沒有一個諾貝爾獎,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