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老墨子憤怒了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墨子踏著月光,走得很輕快。他很瘦,很高,頭很大,寬闊的前額和那片紅亮的禿頂連成了一片廣闊的智慧高地,一圈霜雪般的白髮在高地邊緣銀絲閃亮,就象紅岩石上永不解凍的冰雪。他的步幅很大,一雙大赤腳片踩在冰冷的青石板上,發出與穿鞋者一模一樣的清晰堅實的腳步聲,可知他腳上的老繭有多厚!玄奇有次笑問:“老師腳上的老繭,有大禹腿上的老繭厚麼?”老墨子大笑“大禹只磨了十三年,股繭何足道哉!老夫腳繭,惟刀幣可比耳!”當墨子走到尚同坊外的時候,已經遠遠看見了等候在月下的弟子們的身影。弟子們也已經聽見了老師的腳步聲,一齊在岩石平臺上遙遙拱手“子門弟子恭候老師。”老墨子大手一揚:“多不見,想爾等小子哪。”一陣大笑,竟是山鳴谷應。

玄奇快步走來,扶著墨子走到中間石墩前。老墨子看看石墩上的棉布墊兒,又看看玄奇,搖搖頭卻沒說話,便坐了下去。執事的少年弟子在背後偷偷向玄奇做個鬼臉,玄奇不“嗤”的笑了出來。老墨子回頭一瞪眼,少年弟子連忙便跑,玄奇和禽滑釐幾個哈哈大笑,老墨子笑罵道:“小子好沒出息。”瞬間笑容斂去,緩緩道:“何事?說吧。”禽滑釐拱手道:“稟報鉅子,衛鞅在秦國名為變法,實則大肆殺戮。我等議定誅暴救秦。玄奇師妹提出異議。呈請鉅子裁決。”

“玄奇,說說你的道理。”老墨子淡淡緩緩。

玄奇從石墩上站起拱手道:“稟報鉅子,玄奇以為,衛鞅乃法家名士,嬴渠梁乃發奮之君,他們君臣不會亂施刑殺,其中肯定另有隱情。望鉅子詳查定奪。”

“玄奇,你瞭解衛鞅?瞭解嬴渠梁?”老墨子半閉的眼睛陡然睜開,銳利的目光從深邃的眼眶中出,彷彿能穿透人的五臟六腑。

“稟報鉅子,玄奇在魏國安邑見過衛鞅,其人舉止方正,論政極有見地,是以玄奇曾助他逃出魏國。秦國新君嬴渠梁,玄奇隨大父見過兩次,其人發奮圖強,求賢若渴,絕然不是昏暴國君。請鉅子詳查定奪。”老墨子微微冷笑:“玄奇,爾語音顫抖,面泛紅,辭,何曾有墨家子弟論政定暴之公允心境?從實說,爾之論斷,有無隱情?”

“老師,不,鉅子。”玄奇驟然慌亂起來,脫口而出“他絕然不是暴君!不會濫施刑殺!”老墨子聲音一沉“玄奇,你對申不害、韓侯,也會如此論斷麼?”

“稟報鉅子,玄奇不瞭解申不害與韓侯,不敢貿然評判。”

“玄奇,”老墨子冷冷道:“小小年歲,就有了機心?爾與大父,在韓國和申不害談論三個時辰,何以就不敢貿然評判?”玄奇大意外,一時語,竟說不出話來。

“再說,爾為何對秦國新君如此堅定,竟不顧墨家查實的消息?”玄奇本想將自己對嬴渠梁、對衛鞅、對秦國的瞭解和想法向老師細細講說,也相信老師會象教誨他們學問時一樣耐心聽,認真想。萬萬沒有想到一開始就讓老師覺得不對味兒,將自己陷於尷尬困窘。關心則亂,智慧的玄奇竟然心亂如麻,後悔自己沒有冷靜的準備說辭,也後悔自己忘記了老師在作為“鉅子”斷事時和作為“老師”解惑時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此時此刻,說自己和這個新任國君有淵源麼?萬萬不能,那樣非但會在墨家被定為“私情枉法”的大罪,而且會給他幫倒忙,使事情不可收拾。哪麼,如何解釋自己明確堅定的判斷呢?看來只有將錯就錯,好在自己並不違背良心,不是為一個真正的暴君開脫。心念及此,玄奇抬頭看著老師,明明朗朗道:“回鉅子,對秦國新君的評判,乃弟子親自觀察所得,當否尚請鉅子決斷。”鄧陵子冷笑道:“觀察?玄奇師妹,你對申不害難道就沒有觀察啦?”老墨子大手一揮:“鄧陵子休得多言。論事焉有誅心之理?”禽滑釐拱手道:“弟子以為,秦國之事當重事實。玄奇師妹與秦國素有淵源,且在櫟陽見識過秦國新君,持有異議不足為奇,現已尚同,鉅子不必追究。”

“好!禽滑釐襟懷,爾等當做楷模。”老墨子朗大笑,又驟然收斂,肅然道:“秦國暴政,老夫略知。我墨家三十餘年收劍封刀,意在觀察變法之效。目下韓國、秦國、齊國都在變法,然均以殺戮為變法手段,不去觸及本。墨家要讓天下知曉:靠殺人變法者,天理不容。墨家要給天下一個警示。爾等以為,當從何入手?”

“從秦國入手!”四大弟子異口同聲。

墨子面肅殺“正是如此。秦國起於戎狄,長久征戰,本多暴戾之氣。若以變法為理由,殺戮過甚,這個國家就會走上路,庶民就會永無寧。不給秦國以血的教訓,秦國君臣就不會珍惜庶民命。爾等說說,該當如何教訓秦國?”禽滑釐:“弟子之意,當由苦獲師弟率神殺劍士三十名潛入櫟陽,奪衛鞅首級。由鄧陵子師弟率虎門勇士二十名,將嬴渠梁擒來總院,由鉅子給予教誨。另由弟子與相里勤師弟率墨家劍陣,在陳倉峽谷接應。”

“大師兄部署甚善,請鉅子定奪!”鄧陵子很是動。

老墨子凌厲的目光盯住玄奇“苦獲一路,當由玄奇率領。其餘可也。”玄奇看著老師,驚訝愣怔著說不出話來,猛然,她一頭栽倒在地上。相里勤驚叫一聲,上前扶住玄奇“苦獲,快,銀針!”老墨子臉驟變,大袖一甩“成何體統?讓她醒來見我!”大步而去。

老墨子顯然很憤怒。他雖然將墨家的常事務禽滑釐率子門弟子處理,但最重大的決策和最重要的權力他仍然掌握在自己手裡。其所以如此,並非墨子以權術之道治理學派,而是基於非常實際的考慮。一來是自己並沒有年邁力衰神志不清。二來是惟恐弟子們在大行動中有失察而損害墨家的信仰。三呢,則是墨子對自己的骨幹弟子們不很滿意。雖說禽滑釐幾個大弟子也算久經風雨,但在懷氣度學問技能以及品德修為方面,總是缺少一種大師風範。這一點,墨子倒是佩服自己的宿敵儒家,孔子之後竟然出了個孟子,將瀕臨絕境風雨飄搖的儒家竟硬是了起來,在戰國時期仍然成為天下顯學。自己身後眼看是沒有這樣的大才,墨子心中總是有些空蕩蕩的。對於墨子而言,沒有子,沒有兒子,完全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但在畢生開創的正義大業上沒有一個理想的繼承者,卻是一種深深的遺憾。

墨子相信天道鬼神,認為這些冥冥之中的意志,總要在人世尋找一種防止人群頹廢墮落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自己和自己創立的墨家。墨家的正義之劍其所以所向無敵,從本上說,那是天道的意志,是鬼神的力量。上天其所以選擇墨家,那是因為墨子具有超凡的天賦品和學問技能,他所倡導的主張能夠代上天言道,能夠代鬼神辨明人世間的善惡恩怨,能夠堅如山嶽般的懲惡揚善。

墨子沒有父親,母親是遙遠北方的大山裡的一個女人。在墨子的記憶中,母親獨居大山,一生都沒有見過一個男人。有一年天,女人到山中砍柴,累倒在清泉邊的山石上,夢見一隻黑的大鳥飛入懷中,醒來時已經生下了一個男孩兒。母親給他取名“烏”因為他是黑鳥的兒子。母親說他生下來就是隻有一圈頭髮的禿頭,腳很大,腳繭厚得教人吃驚,就象一個滄桑跋涉的老頭兒!墨子記得自己長得驚人的快,六歲時已經成了一個身高五尺的少年。幼小的他,內心總是隱隱約約的覺得自己應當離開大山,應當向南邊去,竟整天怔怔的望著南方發呆。八歲時,健壯的母親竟然莫名其妙的死了,無疾而終,彷彿到人世來就是為了生下這個兒子。墨子在山密林挖了一個土坑,埋葬了母親,就漫無目標的向南方。記不清走了幾年,墨子終於到了繁華富庶的華夏中原。

在大河南岸的宋國,一個小吏收留了這個怪異的小者,讓他做家裡的僕人。

小僕人在收拾書房竹簡時,竟然發現自己對竹簡上的字似乎隱隱約約都認識,等主人回來一問,竟然念得大體都對!小吏大驚,視為天人,立即舉薦給宋國君主,於是小僕人“烏”就做了宋國的太廟小吏。

“烏”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好叫,自己給自己改名,將“烏”變做“墨”為姓,取名為“翟”意思是深山裡一個長尾巴的野雞。從此以後,中原就有了墨翟這個人。三年以後,墨翟辭官掛冠,出遊魯國,在孔子的後輩儒家門下求學。那時侯,墨翟才十八歲。可是這個禿頂赤腳高鼻深目的青年,卻驚動了所有的儒家弟子。他好象延續了一種未知的智慧,對艱深博大的儒家學問竟是過目不忘,一通百通。一年之後,墨翟開始向儒家挑戰,駁斥儒家學派的荒謬虛偽守舊和迂闊。儒家子弟輪番上陣,竟是不能抵擋!即使孔子的孫子子思,在與墨翟的論戰中也敗下陣來。天下學子聞名而來,大會魯國,卻都盡在聽墨翟論學,使儒家丟盡了臉面。儒家子弟群起聲討,墨翟憤而離開儒家,到處講學,幾年內便創立了自己的一套墨家學說。

天下名士無不驚異,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後生學子,如何竟能提出非飽經人生憂患而不能提出的許多高深命題和主張?更重要的是,墨翟提出的這些主張,個個擊中人世苦難的要害,每一個命題都煥發出絢爛的光芒,給勞苦庶民和飽受蹂躪的人世,活生生呈現出一張救世的風帆。更令天下學子汗顏的是,墨子非但言論驚人,行動更是驚人。他是天下學派宗師中唯一拒絕入仕而苦行救世的一個!布衣食,扶危濟困,誅殺酷吏,消滅暴政,使兼愛的光芒普照苦難的人生——這種境界,這種神,這種意志,這種品,這種力量,是天下任何學派都不能望其項背的。

天下名士尊墨翟為墨子,推墨家為天下顯學。

當然,墨子也不是沒有敵人。除了儒家處處刻薄惡毒的咒罵——墨子對那些刻薄言辭從來報以輕蔑的大笑——也還有穩健有力的正面敵人,這就是法家。法家是戰國時代一支最有實力的正面力量。他們認為,墨子的主張與行為乖張偏,只能拯救人世的小苦小難,而無法使庶民實實在在的富裕,無法使國家實實在在的強大。與其竭盡心力幫助弱國防止侵略,何如法家全心全意的使弱國強大?與其一點一滴的扶危救困,何如法家推行變法而使國富民強?墨家是揚湯止沸,而法家是釜底薪。這是法家最有力的駁斥。更重要的是,法家反對墨家無視國家法制的俠義行為,認為墨家對變法是一種悖逆,是一種偏狹的擾亂,本上與儒家的迂闊倒退沒有兩樣!

墨子可以輕視儒家,但是不能輕視法家。法家學子素來敬重墨子,從來沒有一個法家名士對墨子進行過人身攻擊。法家講的是理,儒家罵的是人。假若墨子不是一個超凡的哲人,他也許會在法家的變法和宏大立論面前自甘隱退。然則墨子不是這樣,法家的發難,絲毫沒有動搖墨子。從心底說,墨子也認為法家是匡正亂世的支柱,但是墨家守定的是人世間另一道警戒線,要“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要誅滅的是一切惡殘暴,包括法家變法中出現的惡和殘暴。人的惡會從所有的競爭縫隙擠出來,自然包括法家變法這樣的。早期的李悝變法和吳起變法,都在惡的鮮血中失敗,李悝退隱,吳起慘死。能因為魏國楚國變法,就抹煞兩國變法中的殘暴麼?近幾年韓國的申不害變法、齊國的齊威王變法、秦國的衛鞅變法,都充滿了殺戮。韓國殺了幾乎所有的權臣,齊國更是用大鼎烹煮官吏,秦國最甚,竟大肆殺戮平民農夫甚至最為苦難的奴隸!如此暴行,能因了他們是變法而一筆勾銷麼?天下沒有變法固然不行,然則沒有抑制變法暴行的霹靂力量更不行。沒有墨家,沒有墨子,天下暴君酷吏豈非要甚囂塵上?

老墨子沒有糊塗。他靜觀變法三十年沒有出山,就在於他期望天下變法能夠以兼愛天下的博大懷去做,能夠給天下帶來平和康寧。可是,他最終失望了。且不說變法中的血腥暴行,就是變法後的強國,也沒有變成溫和自重的國家,他們依然在窮兵黷武,在頻頻用兵,在滅一個又一個小國弱國!假如變法不能給天下播撒愛的種子,反而使刀兵爭奪更為窮兇極惡,變法之正義何在?如今,秦國這樣一個具有好戰之風的國家,又開始了殺人變法,即或他強大了,也只會給天下帶來更多的災難。

對於這樣的殘酷變法,墨家不應該給予懲戒麼?

望遠處說,墨家和秦國還是有些淵源的。在秋諸侯蔑視秦國的年代裡,只有道家墨家不將秦國做另類看待,照樣入秦遊學。尤其是墨子將基紮在神農大山中時,曾經從秦國的南山商道運輸了許多磚石、鐵器與糧食進山。當時秦國雖然很窮,但對於墨家還是很敬重的,只要墨家有要求,秦國關卡從來都是順利放行。秦國雖然不夠強大,但是山東諸侯也是奈何不了秦國。所以墨家也沒有將秦國作為必須援助的小國弱國對待,長期以來,雙方都保持著一種和諧的相處,井水不犯河水,誰也沒有給誰帶來過麻煩與不快。

老墨子的憤怒,在於他到,秦國變法似乎完全忘記了墨家剷除暴政的力量,竟然敢如此大規模的嚴刑殺戮!是可忍,孰不可忍?骨幹弟子們的反應也似乎太遲鈍了一些。

老墨子本來在一個月前就看到了秘密弟子單獨給他送來的密報,他沒有動作,就是在等待禽滑釐他們的反應,想考驗一下骨幹弟子們對這件大事的反應能力。結果竟是差強人意,老墨子老大不高興。尤其是他最鍾愛的女弟子玄奇,竟然為秦國暴行辯護,直是匪夷所思。

老墨子站在小竹樓上,仰望中天圓月,不浩嘆一聲。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