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誰也不簡單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夕陽斜墜。

在暖暖的橘黃的餘暉中,雄偉高大的皇城樓上,閃現出一個身著甲冑的兵士的剪影。只見他站立在一面大鼓跟前,凝神定氣,緩緩舉起鼓槌,用力揮下——“咚、咚咚、咚咚咚…”渾厚而悠遠的暮鼓準時響起,宣告一的正式結束。

尚書省的都堂裡,隨著夕陽的緩緩西下,堂內的光線也愈來愈暗。

負責巡場的小吏抬著擺滿蠟燭條案,步履輕盈的從廊廡下,一直往正堂前行。

他們每路過一張書案,便會放下三條蠟燭。

當然,也有許多舉子自己帶了蠟燭進場,此刻也早就燃了起來。

崔幼伯有些酸脹的眼皮,抬頭看了看天,見時辰已經不早,自己的考題尚有小部分沒答完,只好也放下筆,從考箱裡取出蠟燭,用火石點燃,在紫銅雙層蠟臺上。

隔壁的韋源,眼角的餘光瞥到四周燭光搖曳,也停住手,深深舒了口氣,用力甩了甩髮酸的手腕,從考籃裡翻出一條蠟燭和一個燭臺。

擦亮火石的那一剎,韋源忍不住在心底暗罵,的,這是誰出的考題呀,竟然這麼多,豈不是擺明要把人‘考’死。

說起來帖經的考題並不難,而讓韋源氣憤的是,考題的數量多了些,簡直就是累死人不償命呀。

而且,答題的時候。不僅要找出這道題目的出處,準確填寫所空經文,還要檢查是否有避諱的地方。這個避諱,既包括國君名諱的避諱,還有自家親長的避諱。

坑爹的是,當今聖人李二陛下的名字簡直太大眾了,且又是官場常用字眼兒。一不小心就會犯了忌諱。

幸而聖人聖明,為了令臣民方便,特發出赦令。規定避君上諱的時候,須是‘世’‘民’兩字連起來用的時候才需要避諱,若是分開用。則不必避諱。

話是這麼說,可實際上,大家該避諱的時候還是會避諱,不然這‘戶部’也就不用改名字了。(戶部原名民部)避君諱重要,避親長諱同樣重要。

前幾年貢舉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因考題重了某舉子的親長名諱,該考生不得不掩卷告罪,提前離席的故事。

為了尊重親長的名諱,直接放棄事關前途命運的‮試考‬,這在現代人看來很是不值得。

但在那個為了家族、個人的名聲。可以欣然赴死的年代,這就是極為正常的事情了。

在當下這個年代,名聲只要有丁點兒瑕疵,世人的吐沫星子就能淹死人,更不用說什麼仕途、前程了。

所以。答題的時候,舉子們須得分外仔細,一字一句都要仔細斟酌。

這也就直接導致,第一場法定的‮試考‬時間已經結束,而所有參加‮試考‬的舉子卻都跪坐書案後繼續做題的現狀。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