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春耕一更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蕭南站起身,剛才進門的時候,她也沒急著換衣服,身上這套衣服見客也不算失禮,只讓玉簪幫她理了理被小胖團揪扯的髮髻,便大步離開了正堂。

“是,聽說是太穆皇后的族侄孫,門蔭入了右廂羽林衛,憑著自己的本事硬是升到了將軍…”竇懷林在崔家已經呆了小半天,足夠玉竹把他的底細調查清楚了,是以這會兒說起這位少年俊彥更是頭頭是道。

蕭南早就聽公主阿孃提到過這個人,所以聽到玉竹的回稟,也沒有出任何異,只是淡淡的嗯了一聲,疾步走到了中庭。

中庭會客廳裡,竇懷林手握一卷書冊正看得津津有味,忽似聽到了什麼動靜,耳朵動了動,眯眼辨認了一番,隨即捲起書冊攏在袖中,重新跪坐好,得筆直,雙目平視,靜候主人到來。

剛坐好,一個碧衣小婢進來行禮“竇將軍,我家郡主到了。”竇懷林雙手平放在雙膝上,抬起頭,只見正堂屏風後有人影晃動,一陣悉悉索索的衣服摩擦聲,他忙直起身子行了個偮禮“某竇懷林,拜見襄城郡主,郡主娘子安好。”蕭南跪坐在屏風後,隔著白的薄紗打量了竇懷林一番。嗯,還別說,小夥子長得不錯,約莫二十五六歲的樣子,身形魁梧、五官端正,眉眼間充實著一股沉穩、正氣。

阿孃早就告訴蕭南,說竇家小子年紀雖小,但行事穩重、幹練,頗受聖人器重。如今見了本尊,蕭南才確信,此人能年紀輕輕便當上了從三品的右將軍,絕不是隻因為他是李二陛下母族的族人,確實是個有本事的人。

而且阿孃還說了,竇懷林不止能幹,最難得的是他品極好,嘴嚴口風緊,即便知道了什麼**事,也絕不會大嘴巴的到處嚷嚷。

唔,估計這也是聖人把小南山給竇懷林的真正原因吧,畢竟那個地方有太多不能對外人說道的秘密。

沒錯,竇懷林就是聖人派下來專門負責小南山各項事務的人。話說自從吃了小南山出產的水果和蔬菜後,聖人和皇后愈發覺到自身體質的改進,兼之又有魏徵的真實案例擺在眼前,使得這兩位**oss愈發看重那個奇妙的神仙福地。當然啦,長生不老什麼的太遙遠了,但身子健康些、活得長壽些也是極好的呀。

是以,今年開後,皇后便分配了蕭南一些幹活的奴婢,也隱晦的提醒蕭南,務必將小南山治理妥當。

另外,蕭南還聽公主阿孃說聖人想在小南山附近的驪山修建湯泉宮,據說那位當世有名的建築家閻立德閻大大已經去驪山實地勘測去了,估計用不了多久,湯泉宮的草圖就能完工。

聖人修建湯泉宮,外人只當他是想找個泡溫泉的地方,這也不能說聖人豪奢。大唐經過二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又有李二陛下十七八年的勤懇治理,大唐盛世的大幕已經緩緩拉開。

飽暖思慾呀,哦不對,是物質文明提高了,大唐人民(李二陛下也是人民的一份子嘛)也迫切需要神文明的滋養…饒是聖人再勤儉,手裡的餘錢多了,也要想著讓子過得更舒坦些呀。

但真實的原因,蕭南最清楚——驪山距離小南山很近,騎快馬不過小半天的路程。

蕭南忍不住苦笑,看來,聖人和皇后雖都表示不信有神仙鬼怪,但小南山的情況太神奇了,讓他們夫婦不得不產生聯想:如此神奇的所在,是不是真是神仙駐足的福地?更不要說終南山那‘仙都’的盛名了。

小南山就在終南山近旁,這讓李二陛下兩口子更加確信這裡也受了‘紫氣東來’的福澤,是個讓人百病全消、福壽延綿的福地。但福地再好,她們也不能在這裡常駐呀。建個別宮,每年過來住上二三個月,也能沾染上神仙的福氣吧?!

因此,湯泉宮這個純休閒娛樂的別宮的建設也就提上了程。

只可惜小南山上沒有大型的溫泉水脈,否則聖人定會將湯泉宮建在那裡——湯泉宮湯泉宮,沒有溫泉湯池,叫個湯泉宮呀。

聖人和皇后如此看重小南山,自然也會時時關注那裡的動向。

而竇懷林的到來,便提醒蕭南——小南山該耕了!

按照時下的風俗,分前後五天是社,全國上下從聖人到平民都要進行祭社的活動。祭過社,便是關乎民生的耕。

如今已經三月初三,今年的社也早就祭過了,大唐大大小小的州郡府縣也都開始了耕,小南山雖然神奇,但也是一塊山林,理應也要進行耕呀。

偏偏蕭南這個管理者被家裡的庶務糾纏,一點兒都沒有開動的跡象,宮裡的兩位**oss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一年之計在於呀。

可前頭剛跟人家蕭南說小南山‘一切皆有喬木做主’,如今又巴巴的去催,這…不合適呀,有違兩位大大的素形象呢。

不能直接說,那就委婉的提醒一下吧,於是,一位從三品的羽林衛將軍,直接空降到小南山負責‘護衛’。

“竇將軍無需多禮,早就聽我阿孃提到過羽林衛有位年少有為的小將軍,身出名門,文韜武略…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呀。”蕭南淺笑的寒暄著。

竇懷林得更直,謙虛道:“郡主過獎了,京中誰人不知郡主的夫君‘崔家玉郎’的美名…某今…”他也有樣學樣的寒暄了幾句,話頭一轉,便扯到了正題。

蕭南見天不早了,她也直奔主題“嗯,小南山的耕已經準備就緒,明就可開鋤。”(。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