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崔家又出了個王妃。
在大理寺的崔幼伯也聽到了這個喜訊。
當時,他和三位同僚剛吃完崔家送來的晝食,四個人每人端著個茶盞,湊在一起名曰分析案例,實則閒聊八卦。
八卦的內容很瑣碎,比如某地的閒人又有了詐騙的新點子,比如某家逃了個奴婢主家正滿京城貼告示,又比如······等等等等,全都是雞蒜皮的小事。
其實近京中有個最熱門的八卦,講得是某位郡主娘子與某個俊俏小和尚的風
韻事。奈何有腦子的人聽了這個八卦,都能猜得出該故事影
的是誰,而崔幼伯在大理寺的人緣很不錯,大家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不好當著他的面非議崔家兒媳婦的緋聞,只能說這些零零碎碎的瑣事打發時間。
對於這些,崔幼伯也覺到了,他早就不是初來大理寺的菜鳥,幾個月的衙門體驗,讓他學會了察言觀
。
同僚們偶爾留出的同情或者悄悄議論時被他撞破的尷尬神情,都讓他聯想到了最近坊間的
言。
說實話,崔幼伯很同情自家堂弟,對南平的事更到氣憤。他與崔嗣伯的
情,雖不如同其它兄長的親,但彼此是堂兄弟,同氣連枝,他做不到漠視對方出醜或者被人非議。
兩人都是男人,又都娶了個郡主做娘子,崔幼伯多少能理解崔嗣伯的受,如今關於南平郡主的風
韻事被傳得沸沸揚揚,崔幼伯不用看都能猜得出崔嗣伯是怎樣的羞憤。
崔幼伯不止一次的想找家裡的長輩請老相公或者相公出面儘快解決此事,即使不能休掉南平,好歹也要平息坊間的諸多不堪言。
事情鬧到今這個境地,已經不是崔嗣伯一個人的事兒,若是處理不好,整個崔氏都會跟著丟臉。
崔蘅被賜婚的消息傳來時,崔幼伯還在想晚上回去後,定要找阿婆好好談談,看看怎麼做才能儘量保住家族的臉面名聲。
喜訊傳來三個同僚紛紛向崔幼伯道賀。
崔幼伯也很高興,他高興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四妹妹對他們夫幫助甚多,如今有了個好姻緣,他真心為她高興;第二,最近家裡接二連三的出事,好容易有件喜事沖沖晦氣,實在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兒。
傍晚,崔幼伯像往常一樣,回來後換了件家常的衣服便去榮壽堂跟老夫人請安。
老夫人見到孫子很高興拉著崔幼伯的手說了好一會兒的話,先是講靈犀、長生如何的乖巧可愛,接著又提到了崔蘅的喜事。
“嗯,孫兒也見過紀王,確實是個極敦厚的人。四妹妹嫁與他,倒也相配。”崔幼伯早就聽蕭南提過,說是想幫崔蘅尋個好夫君,蕭南是公主之女,也算是皇親,她在皇室裡挑選很正常。而對於紀王除了膽子小點兒,崔嗣伯還真挑不出太大的病,至少比那個極不靠譜的蜀王強多了。
“是呀紀王的外家是京兆韋氏,與咱們崔家結親也算相配。”老夫人笑著點點頭,接著又換了個話題“對了,說到親事,我想起一件事。劉家小子搬出去也有幾個月了,他在新宅住的可好?”崔幼伯一怔,他沒想到阿婆會忽然想到劉晗不過還是恭敬的回答:“嗯君直兄的新宅在崇仁坊,位置還不錯我去過幾次,宅子收拾得極雅緻。”至少比隔壁王大郎君的宅邸強許多。
“呵呵彭城劉氏可不是徒有虛名的末世家。”老夫人當然聽說了劉晗那套宅子的來歷,知道崔幼伯這個‘雅緻,是相對於誰來說的,她笑了笑,繼續說:“他新家也收拾妥當了,功名也有了,是不是該娶個好娘子了?”崔幼伯點點頭“阿婆說得是,君直兄比我還要年長四五歲,如今我都做了阿耶,君直兄也該娶
生子了。對了,阿婆認識那麼多世家夫人,定知道誰家有適合的小娘子,不如阿婆幫君直兄尋個好娘子?”劉晗雖搬走了,但在崔幼伯的心裡,一直把他當摯友兄弟。
作為兄弟,他自然希望劉晗也能有個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