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下葬求訂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臘月二十七,宜下葬。閱。

與崔鴻商量過後,崔幼伯決定這一將老夫人葬入崔氏祖墳,並寫信稟告老相公和相公。

崔氏祖墳位於北邙山脈的一座小山上,是洛陽有名的道士清遠真人幫忙尋找的風水寶地,小山背靠北邙山,面前是一條清澈小溪,左右皆是茂盛的山坡地。

小溪對岸,則是一排排新建的農舍,住著剛剛遷回來的崔氏族人。

因族人眾多,且還有崔家大量的佃農、部曲,這無名小山附近的小山村,竟形成了一個不小的村落,因是崔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所以成為崔莊。首發棄婦的極致重生132但據此不遠的一處山村,也居住著一部分崔氏族人,同樣叫做崔莊,為了區別這兩個地方,原有崔莊被成為大崔莊,新形成的崔莊則為小崔莊。

大崔莊、小崔莊以及附近幾個小山村,又因為雙相崔家的聯繫,彼此間或多或少都有些關係,漸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鄉鎮,因祖上都是博陵安平人。所以新鄉鎮被稱作安平鄉,由原來大崔莊最有人望的崔源擔任里長。

其實,崔源不只是安平鄉的里長,他還是崔氏宗族的族老之一,對於老夫人的安葬事宜也頗為上心。

老夫人下葬的前一,崔源來見崔幼伯――“大郎,姑母的墓誌銘已經刻完了,你要不要去看看!”老夫人的墓誌銘是老相公親手寫的。

彷彿是為了彌補阿姊喪禮的簡陋,老相公寫得墓誌銘相當夠規格,共分志和銘兩部分,兩篇墓文全都由老相公撰寫,然後雕刻在兩塊三尺見方的石板上。

待下葬的時候,將兩塊碑石隨老夫人的棺木一起葬入墳中。

崔幼伯一聽這話,忙點頭:“好,我這就跟叔父去。”崔源也知道墓誌銘的重要,所以才會石匠一完工。他就來告知崔幼伯。

聽了崔幼伯的話,他忙引著崔幼伯去了洛陽最有名的石匠家,好讓他親自驗看。

兩篇墓文皆是用極工整秀麗隸書鐫刻,文章更是寫的花團錦簇。

開頭先是介紹了老夫人的姓氏、門第以及生平事蹟,彼時士族寫墓文,喜歡炫耀門第,不但把曾祖、祖、父的生平事蹟寫上,有時還會追溯到遠祖。反正是寫得越顯赫越好。

老相公也不能免俗,當然崔家也有炫耀的資本和值得驕傲的祖先。

“夫人諱守貞,博陵郡安平人也…崔氏其先,自周漢命氏。爰及魏晉,衣冠煒盛,至於隋唐,蘊而不竭…曾祖顯,宋兗州刺史…祖謹,北齊尚書僕…父允,陳徐州刺史…”長長一大段,將老夫人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官職,以及所作出的業績。才能、品等等全都讚了一通,證明老夫人出身望族,先祖父輩皆是賢臣雅士。

接著,話頭一轉,開始稱讚老夫人,什麼“幼而聰,孝悌柔婉”什麼“淑德已播於六親,孝敬夙彰於九族”當然還不忘贊老夫人的多才多學,什麼“歲能屬文,長而博經史”什麼“書得理義,勤於隸學,巧於女功”最重要的,還要誇一誇老夫人對家族的貢獻。

“撫弟侄慈,接姻戚義…若侄若甥,孀女孤兒,遠千里者,必提而聚之,慈扶義教…故中外歡譽”首發棄婦的極致重生132各種誇讚的詞語彷彿不要錢一樣。全都堆砌在老夫人的身上,如果不是兩塊碑石的空間有限,老相公估計還能寫出一大堆讚美長姊的詞句。

崔幼伯逐句的看著,確定與老相公手書的沒有差錯,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道:“極好,今兒我就命人將它們帶回去。”崔源見崔幼伯很滿意,也鬆了口氣。

旋即,崔源又想到了什麼,道:“洛陽還有不少世故友,聽聞姑母明下葬,也想來送老人家最後一程,還有人家設了路祭…三郎(指崔鴻)已經同意了,命我再與你說一聲。”長輩同意的事兒,崔幼伯沒什麼意見,再說,這也是給老夫人做臉的事兒,身為孫兒,他沒有理由拒絕。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