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蘇茂是太子妃蘇氏的族弟,出身京兆蘇氏,雖不是崔鄭李盧這樣的一等世家,但也是一郡之望,算得上當世名門。閱。
門蔭入了弘文館,又因著蘇氏的姻親關係,蘇茂的仕途還算順當,太子對他也頗為看重。
否則,這次也不會派他帶隊來洛陽,‘幫’崔幼伯謄抄古籍,興建藏書閣。
與蘇茂同行的其它三位館生,也都不是泛泛之輩,三人都是出身名門、才能出眾的年輕小郎,古學、譜系、書法什麼的都是極通的――崔幼伯‘借人’時提出的要求很明確,第一要
通古學,第二書法要好。
因為崔幼伯跟太子借來的這些人,都是幫他謄抄古籍的。首發棄婦的極致重生1這也是鄭勤投靠崔幼伯後提出的第一個建言,借謄抄古籍的名義,向太子靠攏。
鄭勤雖沒有入仕,但遊學一年多,對朝中的要事也聽了不少。
對於近年來的儲位之爭,他也不是不知道,也清楚太子的幾個弟弟都在惦記他股下的太子之位,太子的處境不是很好。
但作為一個受傳統教育的讀書人而言,太子象徵著正統,而且當朝太子既是嫡質淺ぃ耆霞壇腥說囊蟆?
再加上太子受封多年,朝臣對他的才能也頗為肯定,聖人不在京時,太子監國,也沒有出什麼鏸?
除了偶有瑕疵,太子可以稱得上一個完美的繼承人。
所以,鄭勤非常看好太子,而崔幼伯呢,原本就是弘文館館生,由太子舉薦做官,他的身上已經打上了太子的烙印。
如今若是能幫太子揚名的同時,再拉近與太子的關係,那就更美妙了。
於是大年初一那,鄭勤來找崔幼伯商談。先說地庫裡古籍太多,僅憑他一人之力恐怕幾年都謄抄不完,擔心會耽誤了崔幼伯的大事。
為此鄭勤建議,是不是可以再尋幾個有才學的年輕士子,只要他們家世清白、人品端正,就可請來試一試,與他一同將四萬餘冊書籍重新謄抄完畢。
鄭勤不知道,他的這個想法。蕭南早就同崔幼伯說過了,而且也制定了相應的計劃,準備回到洛陽後就著手進行。
崔幼伯沒有想到的是,他這個便宜表兄。竟然也同蕭南想到了一起,而且還指出從弘文館‘借人’的具體方法,這讓崔幼伯再次肯定了鄭勤的能力。
經過一番思索,崔幼伯覺得鄭勤的建議可行,但他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將話題扯開,隨便閒話了幾句,便把鄭勤送走了。
送走了鄭氏兄妹,崔幼伯拉著蕭南一起坐在書案邊。仔細的將鄭勤的建議說了一遍,最後道:“看來我這次沒收錯人,鄭家表兄確實有才有智。”蕭南聽了這話,也不由得笑道:“不止呢,郎君不知道方才在隔間裡,鄭家表妹同我說了什麼吧?”崔幼伯挑眉,疑惑的問道:“說了什麼?難道豬妹也向娘子提了什麼好建議?”不是吧。鄭家小娘子今年才剛滿十三歲,還是個半大孩子呢,一個孩子,且還是女孩子,能有什麼了不起的建言?
蕭南微微搖頭,笑道:“郎君誤會了,表妹並不是建議我什麼,而是提出年後想來田舍小住。說是喜歡田野間的淳樸與隨意,想來叨擾阿沅一段時間。”崔幼伯不解,愣愣的重複了一遍“叨擾?她想來與阿沅作伴?”首發棄婦的極致重生1額,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他的寧馨兒今年才兩歲半。連鄭勉年紀的零頭都不到,這一大一小兩個小娘能玩到一起?!
蕭南卻明白了鄭氏兄妹的用意,略帶慨的說道:“豬兄心思
捷、少年老成,豬妹也生了一顆七竅玲瓏心呀。”當初看到鄭勉的時候,蕭南確實有過讓鄭勉陪伴女兒的想法,也想借用下鄭勉的琴藝、女工等才學,好給女兒的淑女課程有個良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