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靈犀的首次出手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每每有這樣的故事發生。世人都會讚揚出嫁女孝順、仁義,有時朝廷知道了還會表彰。

就是正常點兒的婆家,也不會藉此嫌棄媳婦倒貼孃家什麼的,反而會高興的表示能娶到這樣孝順的兒媳婦,真是幸運呀幸運!

所以,對於楊大娘來說,孃家的親人都沒了,可她還有個未出閣的小妹妹,且是嫡親的妹妹。於情於理,她都要為妹妹的終身擔心。

事實上,楊家出事後,楊大娘也曾親來京城,要接妹妹回自己家。

是鄭氏當著楊大娘的面拍了脯,許諾會好好照顧楊,鄭氏是楊家姊妹的嫡親姨母,她發了話,楊大娘只好聽從,留了些銀錢和藥材給妹妹傍身後,便離開了京城。

那個時候,楊大娘也從鄭氏嘴裡聽說了小鄭氏的打算,心裡雖有些不滿,但一考慮到妹妹的身體情況,她還是默許了。自己妹妹給人家當侍妾,傳出去名聲雖難聽,可妹妹的情況特殊呀,如果沒有貴重的藥材撐著,妹妹極有可能活不了五年呢。

而崔家,既是姻親,又是豪富,把楊給崔幼伯,楊大娘還是比較放心的。

為此,崔幼伯夫婦回洛陽守孝的時候,楊大娘也曾上門拜訪過幾次,為得就是拉近與崔幼伯的關係,打打情牌,希望崔幼伯能善待楊。

這些情況,崔幼伯自是清楚,他剛才只是一時情急,竟忘了楊大娘的存在。

真心說,在宗法上,楊大娘的分量可比楊小郎重多了,她如果肯出面幫崔幼伯澄清此事,任楊小郎想刷什麼花招,也是枉然。

崔幼伯想通了這一節,緊張的神經頓時放鬆下來,但緊接著他又有些擔心的問道:“就是不知道大表姐肯不肯親來京城。”妹妹給人家當侍妾,雖然這個人家是自家親表弟,可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呀。

蕭南微微一笑,篤定的說道:“放心吧,大表姐是個明理的人,她自會體諒咱們。”也知道怎樣做對楊最好。

崔幼伯不笨,稍稍一想,便猜到了蕭南沒說出來的半句話,他緩緩點頭“好,我這就給表姐寫信,再命人送一件崔家祖傳的珍品做信物。”也表示下崔家的誠意,好讓楊大娘更加放心的把妹妹給崔幼伯。

蕭南沒意見,送再貴重的珍品做聘禮,楊也只是個沒名分的侍妾,絲毫不會影響她的正地位。相反的,她如此大方,還會讓自己的形象更加完美。

兩個商量完這件事,便一起回寢室休息了。剛回來就折騰了這麼多事兒,饒是他們年輕,神也有些經不住。

寢室裡,靈犀見父母進來了,忙扯開燦爛的笑容,軟軟糯糯的喊著:“阿耶,阿孃!”崔幼伯見到寶貝女兒,心情大好,一把抱住女兒,用力親了親她的額頭,道:“阿耶的寧馨兒,想阿耶了沒有?嗯?”靈犀一派天真爛漫,著胖胖的手指,用力點頭:“想了,阿沅剛才做夢還夢到阿耶了呢。”蕭南無力的翻了個白眼,心說話:親們,拜託,你們兩位剛分別不到半,好不好?別得像失散多年又重逢的親骨,好不好?首發棄婦的極致重生25正想著,崔幼伯已經抱著靈犀走到蕭南身側,靈犀伸著小胳膊,費力的抱住蕭南的脖子,吧唧親了一口,笑嘻嘻的說道:“阿孃,我也夢到你了哦。”蕭南聞言,眉眼全是笑,從崔幼伯手裡搶過女兒,找著靈犀胖嘟嘟的小臉左右各親了一記,嘴裡也忍不住唸叨:“呵呵,阿沅真乖,阿孃也想你哦。”她全然忘了,自己剛才還在吐槽某個麻的男人,更沒發現,她比崔幼伯還要麻。

一家三口親暱的玩了一會兒,蕭南便抱著女兒上了榻,把小傢伙放在中間,三口人相依偎著睡起午覺來。

崔幼伯和蕭南都疲累至極,剛沾上就睡著了,反倒是睡了一會兒的崔靈犀,安靜的躺在父母中間,一雙大眼看看父親峙ね房純茨蓋祝贍鄣男x成下切氖隆?

傍晚,崔家三堂歡聚榮康堂,全家一起給返京的崔幼伯夫婦洗塵。

坐在主位的自然是崔家老相公崔守仁,他的右手邊坐著崔守義夫婦,左手邊則是崔澤夫婦。

至於其它的小輩,則按照三個堂口的順序,從東到西依次成列的跪坐著。

蕭南和崔幼伯代表榮壽堂,跪坐在西側,崔靈犀、崔令朔和崔三個小盆友則乖巧的跪坐在父母身側,當然,他們的母也都跪坐一旁,不錯眼的看著自己的小主人。

老相公先說了幾句話,無非是崔幼伯回來後要好好當官,崔家子孫都不要忘了祖訓,兄弟親厚,妯娌和睦,孝敬尊長,友愛晚輩之類的話。

訓完話,便是晚宴時間,榮康堂的廚娘們紛紛亮出看家本領,將崔家祖傳的私房菜、彼時最名貴的菜全都做了出來,丫鬟們捧著熱氣騰騰的漆盒,水一樣往席間送。

如此歡樂的場合,大夫人也‘帶病’出息了,只見她臉蠟黃,神情倦怠,但仍是強打神的坐在,等待晚宴的正式開始。

已經上的差不多了,就差老相公吩咐一聲開飯,崔靈犀卻動了,她直起身子,用在場人都能聽到的聲音,氣的對蕭南說:“阿孃,我、我想去伯祖母那兒。”蕭南詫異,扭頭與崔幼伯對視一眼,夫兩個皆是不解女兒為何忽然說這話。

就連‘病怏怏’的大夫人也是滿臉錯愕,忍不住嘀咕:今天這是怎麼了,幾個孫女們,一個兩個的都往她身邊湊?!

p:額,更新晚了,抱歉抱歉,爬走繼續碼字去!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