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了蕭南的准許,崔彥伯的底氣足了些,帶著幾個兄弟,去榮康居尋老相公為大夫人求情。
崔彥伯的口才不錯,只把大夫人說得悽慘無比,偌大年紀卻還苦哈哈在庵堂裡受罰,如今更是生了病,缺醫少藥的,求老相公看在大夫人對崔家有功的份上,從輕發落。
哪怕在崔家尋個僻靜的宅院,讓大夫人抄經誦佛也好呀。
崔彥伯還不經意的提到,蕭氏也覺得大夫人體邁多病,實不好讓她在庵堂受苦,還是早早接回來妥當。
老相公沉片刻,閉著眼睛數了數
子,然後道:“回來也可以,不過,鄭氏需抄夠九九八十一遍心經才能回來。”其實老相公在法外開恩,按照他的意思,以鄭氏目前的狀況,抄孝經最合適,一來讓她通曉事理,二來也讓她知道何為‘孝’。
不過,孝經的字數多了些,通篇下來一千七百餘字,若是抄上八十一遍,還不得抄個十天半個月呀。
心經才兩百餘字,就算鄭氏抄得再慢,六七天應該也能抄完。
崔彥伯明白老相公的意思,畢竟當初送阿孃出府的時候,是以為老夫人守孝為名,如果阿孃什麼都不做,只出去轉了一圈就回來,傳出去極易招人非議。
老相公此舉,是為大夫人找了塊遮羞布,讓她能師出有名的回來。
相通了這一節,崔彥伯心下,忙帶著兄弟們給老相公行禮。
饒是老相公抬高了手。大夫人還是足足抄了十天,才把心經抄完。
第十一天。崔彥伯和崔幼伯請了假,齊齊去恩寺接大夫人。
兩兄弟路上的時候。還忍不住擔心,生怕待會看到大夫人消瘦憔悴的樣子。
兩人站在馬車前,不錯眼的看著那扇關閉的大門。
不多會兒,門開了,一個上了些年紀的尼姑走出來,然後轉身伸手,作勢要攙扶身後的人,動作很是殷勤。
但身後的人並不搭理那老尼,而是扶著個十四五歲的小娘子。神態倨傲的走了出來。
“阿、阿孃?!”崔幼伯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光,愣愣的看著從恩寺走出來的老婦——信裡不是說
恩寺清苦,齋飯簡陋,阿孃頗受了些苦嗎,怎麼、怎麼他瞧著阿孃竟比出府的時候還胖了些,紅光滿面的,哪裡有半分憔悴?!
前文也說了,崔幼伯自己也吃過素,知道長期茹素的人是個什麼樣子。
雖然大夫人只在庵堂裡呆了十幾天。但、但以庵堂的飲食標準,大夫人絕對不是現在這般模樣。
難道…崔幼伯不願把自己的親孃想得太糟,可事實擺在眼前,他阿孃又說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