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太子的親信們個個都有封賞,就連請假在家的崔幼伯還得到了升官的機會,品級不高。只升了一級,但體現了太子的一種姿態——這貨雖然沒幹什麼大事。但對孤忠心,孤就給他前程。
平白升了官。崔幼伯高興的同時,也不免有些底氣不足。
蕭南見了,便笑著勸道:“郎君無需多想,你若是覺得愧對太子的重視,那就努力把活字印刷研製成功,爭取在年前給太子送一份大禮。”吳王之亂剛剛平息,朝廷也好,京城也罷,都處在一種茫、惶恐的狀態中,如果此時能有個什麼喜事衝一衝,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對於用武力贏得勝利的太子來說,此時能有這樣一件足以傳後世的大事,對他掌控政局、贏得人心,也有極大的作用。
崔幼伯深覺有理“沒錯,明我就去弘文館,儘快將活字印刷
出來,不求什麼賞賜,只求能無愧於太子的器重。”說到器重,崔幼伯又似想起了什麼,將酒盞放下,嘆道:“那位李國公真不愧是聖人最器重的子侄之一,這次平亂,多虧了他呀。”尤其是那五位被困的相公,更是他負責解救出來的,嘖嘖,人才呀。
李國公?李榮?
聽到這個名字,蕭南的雙眉不自覺的跳了跳,腦海裡浮現出一個玄胡服的男子。
按理說,蕭南只見過那人兩次,嚴格說來,只有一次見到了真人,但他卻給蕭南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明明是朝廷欽封的郡公,明明是親王之子,卻傾慕任俠,整裡像個遊俠兒持劍行走四方。
說他灑脫不羈吧,京城動亂的時候,他偏又不遠千里的跑回來救駕,單槍匹馬的闖入皇城,在一片混亂中,接連兩次救下太子。
接著,他又借用地下水渠的通道,充當宮城與城外軍營的使者,不停的傳送消息,為皇后和太子佈局提供了最詳實、最充分的信息。
最後,更是帶著幾個相的遊俠兒,趁亂救出了被困的五相。
如果要評判此次平亂中的最佳貢獻獎的話,李榮絕對能評得上第一。
皇后和太子自然不會忘了李榮的功勳,這不,太子論功行賞的時候,直接給李榮升了一級,由郡公升為國公,食邑一千戶。
其實,說到李榮的諸多功績裡,蕭南也起了一些作用。
尤其是最後一項,如果不是蕭南幫忙,李榮不可能聯繫上他的那些江湖朋友,那些人也不可能順利混入皇城,並且找到五相的囚之地。
不過,這一點蕭南並不想讓外人知道,李榮那兒,她也反覆叮囑,不許洩自己對他的幫助。
李榮雖然不解,但還是點頭應了下來。
而且就目前的賞功情況來看,李榮也遵守了他的承諾,並沒有把蕭南供出來。
就衝這一點,蕭南也要跟著讚兩句“嗯,李國公確實能幹。”獎賞完了功臣,還需要撫卹動亂中亡故或者受傷的官員和其親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