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夫人住在崔家中軸線榮福堂的正院,也是崔家嫡子嫡孫掌門家主居住的地方。
按理說,家主崔守仁尚在人世,理應由崔守仁居住正堂,但崔守仁在辭去宰相的那一刻,也就變相的把崔家家主之位傳給了長子崔澤。
辭官當,他就帶著幾個侍奉他多年的姬妾搬離了正堂正院,反而來到距離榮壽堂較近的一處院落,後改名‘榮康居’的兩進小院居住。
崔守仁非常固執,一旦決定的事從不更改。
搬家一事更是任誰勸都不聽,直說崔家的正院理應由位居朝堂的崔家長房嫡子居住,而他不過是完成了家族使命,想找個僻靜的地方休養的老人,斷沒有佔著正堂的道理。
崔澤三兄弟苦勸了許久,崔守仁本不理會,只命人在榮康居的後院牆打通,另起了一道門,好方便他每
裡四處閒晃。
說來也巧,當然也極有可能是崔守仁提前觀察好的,這榮康居的外牆與安邑坊和東市比鄰,崔守仁將後院牆打通後,便可以直接穿過親仁坊的東側坊門,再直接進入安邑坊和東市的坊門,不管是訪友也好,閒逛也罷,都十分便宜。
崔澤見老父整天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也漸漸適應了居住在正院的子。
而大夫人和嫡長孫崔彥伯一家子也跟著在正院住了下來。
當然,崔澤夫婦居正堂,崔彥伯一家子則住在正堂西苑,也就是正堂西側的一處三進的院落。
蕭南走進正堂後堂的時候,正好是第五遍報曉鼓響起的時刻,也恰是給大夫人請安的標準時刻。
“八少夫人來了”門口的小丫頭一邊挑起簾子,一邊向裡面通傳。
蕭南走了一路,白的臉頰上已經滲出了汗珠,她在門外稍稍整理了下,確定儀容沒有任何不妥後,才抬步進了大夫人的正房。
一進門,蕭南便聽到裡面有幾個女人說話的聲音,細細聽來,蕭南認出是大少夫人王氏在跟大夫人鄭氏說著什麼,三少夫人韋氏也跟著湊趣,屋裡時不時傳出一陣陣的笑聲。
唔,看來大夫人今天的心情不錯呀。
蕭南暗自想著,腳步未停,轉眼間便來到了正房寢室。
“呵呵,真是說曹曹
到,母親剛提到弟妹,弟妹就進來了。”說話的是韋氏,她比三郎君崔叔伯小兩歲,今年也三十有五,她出身京兆韋氏,孃家雖比不上崔家、蕭家顯赫,但也是京城有名的世家,韋氏又是家中的嫡女,出嫁前頗有幾分才名。
又許是她嫁的不是嫡長子,不似王氏那般恪守規矩,人倒顯得隨一些,在婆婆跟前,也敢說笑幾句。
蕭南並沒有立刻去接韋氏的話頭,而是示意下人準備了蒲團,規規矩矩的跪在鄭氏跟前行禮問安。
鄭氏呢,嘴裡雖然說著‘你有了身子,不必這般多禮’的話,但還是看著蕭南將禮數行完,這才命身邊的婆子將她攙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