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蕭夫人,切莫過於哀傷,您知道太夫人最不喜歡親人悲悲慼慼的樣子,”蕭南正無聲的哭著,忽然耳邊傳來一個悉的女聲,她抬起頭,眨了眨噙滿淚水的眼睛,終於看清說話人的樣子,她輕呼:“榮娘?”榮娘是個四五十歲的婦人,五官平常,長得極為富態,整
笑眯眯的,像個慈愛的長者。
不過因著楊太夫人的離去,她的臉上也滿是哀慼之,原本胖鼓鼓的臉頰沒有半分血
,她扯了扯嘴角,淺笑著安
蕭南:“太夫人去之前,曾經特意叮囑,倘或她哪
睡去後,家人們不要過於哀傷,喪事等一應事務皆要從簡。”其實,一個女人活到蕭皇后這個份兒上,基本上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她出身名門望族,卻因出生在二月被認為不祥,小小年紀便寄養在堂叔、舅家,公主之尊卻要務農勞作;她溫順聰慧、知書達理,一朝飛入皇宮母儀天下,富貴榮耀已極,卻又經歷亡國滅家、喪夫喪子、顛沛離之苦;她宛若浮萍,在外漂浮十幾載才終於返回故土,卻已物是人非,自己也已步入暮年。
可以說,蕭皇后這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她孤苦過、富貴過、哀痛過…但最後都歸於了平靜,正所謂繁華落盡,洗盡鉛華,前朝蕭皇后變成了整含飴
孫、醉心花草的楊家太夫人。
老人家經歷了這麼多悲歡離合,心中早已淡然如水,對於生死也早就看開了。
所以。她並不忌諱跟身邊的人討論身故之事,甚至。她還提前寫下了遺囑,將自己名下的產業。以及這些年來積攢的私房統統做了分割。
而蕭南,也得了一件,不是什麼貴重的物件兒,而是老人家臨終前最後扦的一捧鮮花。
“這是太夫人留給夫人的,希望夫人不要過於辛勞,多留些時間給自己,切莫因為一些俗事而失了本心。”榮娘是太夫人的貼身宮女,終身未嫁,一直陪著老人家。從突厥到長安,主僕相伴近三十年。榮娘最瞭解太夫人的心思,甚至比老人家的真正親人還要了解幾分。
她雙手捧著一個古樸緻的獸面龍紋古銅觚走了過來,銅觚的大喇叭開口裡
著幾支含苞待放的鮮花,蕭南看得分明,那幾支花兒分別是玉蘭、海棠和牡丹。
玉蘭、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貴’呀。
太夫人雖然讓她淡泊些,不要總汲汲於俗物,但還是希望她能富貴滿堂呀。
眼淚無聲留下。耳邊回想起之前向太夫人討教花技藝時,太夫人對她說的話:“如今
花,許多人講究什麼‘花九錫’,
花必用‘玉缸’‘甘泉’。其實不然。我曾聽聞南朝時的一則趣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罵。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
華不萎。’由此聯想。是否用銅器
花效果更好呢。”當時太夫人一邊說著,一邊取出一隻
緻的商觚,命人倒了些清泉水進去,然後將剪好的花枝一一
入商觚中,最後修出極雅緻的花型。
而那觚用來實驗的花枝,也確實如太夫人所猜測的那般,花枝上的花苞速開緩敗,盛開的花朵鮮豔明亮,足足維持了好幾才花落。
蕭南記得很清楚,那時的太夫人見到自己的猜測沒有錯,歡喜得像個孩子,並拉著蕭南的手,一點點的教她各種扦技巧。
彼時花已經非常盛行,每到有名花盛開的季節,京中便會有各種各樣的
花盛會,也漸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
花技藝和手法。
太夫人剛才說的‘花九錫’,便是時下尊崇的一種花程序。
‘九錫’也就是九個程序,包括:重頂幃(障風)、金錯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貯)、雕文臺座(安置)、畫圖、翻曲、美醑(欣賞)、新詩(詠)。
每一步都有嚴格的程序和要求,可以說,彼時的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打發休閒的遊戲,更像是一場盛宴,因為
花後還要譜曲、詠詩、謳歌,最後還有美酒相賀,至此才算盡興呢。
而楊太夫人並不拘泥於所謂的程序,她講究隨心,只要自己在花過程中享受到了樂趣,那便是最好的
花。
她也將這種想法灌輸給了蕭南,是以蕭南花的時候,也是很隨意,全完就是一種身心的享受。